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应试妙笔夺魁 金殿受辱自刎 (第2/2页)
了考场。 原来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汉朝是有所不同的。 汉朝的大多都是以地方官员和众人举荐孝廉出任官职,而到了唐朝则是通过考试“诗词歌赋”。 钟馗接到了题目,是“瀛洲待宴为题写出五首:《鹦鹉》”。 他思考片刻,文思泉涌,拿起笔墨,转眼间就一气呵成,更是文不加点。 钟馗又将诗文从头看了一遍,自己也十分满意。 交卷出场,诸位可知当天负责的主考官是谁? 原来负责考试的正主考是吏部左侍郎韩愈;副主考是学士陆蛰。 这两人都是一门心思的想要为朝廷拔出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奈何在众考生的试卷中左看右看,净是一些要么庸碌无为瞎掰的,要么就是一些放荡不羁拿不上台面的;更有甚者写诗连韵都不压,更不知道什么是韵脚,还有的在那胡写一通,语句都不通顺,偶尔发现一两个能过眼的,也不过泛泛之才。 只把两人看的眼也肿了,嘴也笑歪了,都不禁眉头紧皱,韩主考叹息道:“像这样的一批考生,这可如何是好啊?” 这时他忽然就看到钟馗的卷子,顿时欢喜的双手拍案而起,连声叫道:“奇才!奇才啊!我看自从李白、杜甫这样的大家之后也就是他一个人。这诗写的真是清新俊逸,选材笔法更是风雅,那盛唐诗文的风度,终于在他诗文中又看到了。” 两人看了一遍又看一遍,都是赞不绝口,商量之后决定取为状元及第,就等着德宗皇帝金殿传见,然后为朝廷喜得人才而庆贺了。 等到了那一天,五更鼓响皇帝升朝,真是皇家排场,略显一二: 正中是非常九间宽敞的金殿,在金殿上排列着银钺金瓜,好不耀眼。 两道朝房分列两旁,里面端坐着各色官服的官员。 这时御用乐工齐声弹奏,宫人将珠帘卷上,香风袅袅升起,隐隐就看德宗皇帝坐在玉帘子之后。 三声静鞭凭空咋响,文武百官按次序进入金殿,只见各色官帽的官员一齐拥入,分列两旁,整齐排开。 那站在金殿上的将军,更是威武异常,双目圆瞪,牙关紧咬! 钟馗等人都是趴伏在台阶之下,都不敢抬头向上看。 这时候只听见鸿胪寺正卿高声念道: 金科,第一甲第一名:钟馗。 随后就有引见官将钟馗带到了金殿跪在阶下。 德宗皇帝这时候抬起了龙目,翻开眼向下看,把阶下的钟馗看了一眼,便不敢再看,顿时心生烦恶,脸上也像是不高兴,说:“我朝科举取士都是身言书判【1】,看这张丑恶的脸怎么作得了状元?” 韩愈见皇帝不高兴了,立刻就出列伏跪在地,启奏道:“臣等的职责是审阅文章试卷,没有能去观看这人相貌。这人的所写的诗文真是一字一句都如琳琅,篇篇都是锦绣文章,陛下不能因为他的相貌而了舍弃了他的才华。况且人才的优劣,也不是一张脸能判定的。古时候的晏婴虽然身材矮小,但是却能辅佐齐国;周昌虽然有口吃的毛病,但是却能辅佐汉室。如果一定要以貌论才,那张易之、张昌宗(武则天时男宠,后来把持朝政)一流的呢?不是非常明显的例子。孔圣人之所以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德宗眉头皱了皱,道:“爱卿所说的道理虽然很对,但是从太宗皇帝那时就有,“十八学士登瀛州”到现在都是传为美谈。要是选了这个人成为状元,恐怕这整个国家的百姓都要笑话朕不识人才,那可如何是好?” 皇帝话还未说完,就看见朝班中走出宰相卢杞。 只见他带幞头手拿白象简大步跨出,身穿紫红秀蟒袍,玉带加身,低身跪倒奏道:“陛下所说的很对。这状元的人选必须是内在与外貌并重的人物才行,这三百名考生中难道就少了一个这样的人吗?为什么不另外选一个,何劳圣上因为此事伤神?” 钟馗听了他的一席话,顿时火冒三丈,猛然站起身,大喊道:“人们都传说卢杞是jianian邪之辈,今天一见果然是了。” 怒不可遏,拿起笏板,就朝卢杞打了过去。 卢杞哪知道钟馗如此大胆,立刻逃开。 几个官员过来拉扯,立刻就将一个金銮殿闹开了锅。 德宗皇帝见了大殿这样的情景,顿时龙颜大怒,喝令殿前的金瓜武士,将钟馗拿下。 钟馗正是怒发冲冠,吼声如雷,看到前殿将军浑瑊也正要上前,一个健步冲了过去就拔出了他腰间佩剑,那时正是心中悲愤难平,把心一横,举起宝剑便自刎而死,鲜血淋漓,洒落金殿之上。 德宗哪里见过这样的血腥场面,正是惊的目瞪口呆,再看众官员也都是吓的面无人色。 这时朝班中又站出一人,名叫陆蛰,看着大好人才命丧金殿,心中也怒气上涌,跪下奏道:“宰相(卢杞)对人才没有一丝怜爱之心反而故意害他。他说钟馗面相上丑恶,做不了这状元,他就像是一个蓝面鬼,这样的又怎么作这宰相?像这样的J邪误国,罪不容诛,恳请陛下明察!” 德宗稳了稳神,就像吃了一口橄榄,当时不觉,这时后劲上来,头脑立刻清醒许多,叹口气说道:“是寡人的一时糊涂啊,爱卿说的极是。” 随后就下诏将卢杞发配到了岭外边关,以惩戒他嫉贤妒能的罪过,又追封钟馗为驱魔大神,可到天下任何地方去斩妖除魔,还以状元的官职收殓殡葬。 众官员这才转怒为喜,山呼万岁,德宗退朝。 注释【1】身言书判是唐选官时考核的内容唐士子通过礼部试,进士及策后,不直接授官,须再通过吏部选官一关。 吏部选官一关,其内容,先试收判,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为合格;试而后铨,察其身言,身必体貌丰伟,言须言辞辩正。四者合格,再经注(询问所能,拟定何官)、唱,方由吏部上于尚书仆射,由仆射转门下省反复**。手续甚繁。故有出身二十年而不得官职之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