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襄邑 (第1/2页)
顺风顺水,当夕阳将河面染成一片血红的时候,钦差船队已经过了商丘,进入了襄邑地界,前方就要到了自己的地盘,赵柽走出了船舱,闻着熟悉的气息,他有些兴奋,虽然离开不过半年,但他一直觉得这里才是自己的家。 “王爷,京中不比这里安逸吗,为何如此激动?”何去非看着赵柽急色的样子问道。 “老师没有听说过吗,给条狗预备一个无比奢华的狗窝,里边吃喝俱全,还有人伺候着,但是每到晚他还会变的不安,回到自己原来简陋的窝里,因为那里有它原来的气息,它认为那里才是它的家”赵柽笑道。 “王爷说的粗鄙,却是实话,这里是王爷的发家之地,可以说是他的根基所在,而这里的一切都是他缔造的,王爷不舍,那是人之常情啊”黄经臣在这里陪着王爷度过了八年,经历了多少风雨,眼看着这里从一破败的村庄变成现在的富庶繁荣,心中也是感慨。 跟随赵柽进京的亲卫们也多是这里的子弟,离家半年有余,现在已经能遥望到了家中的屋顶,也都兴奋起来,但他们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聚拢在甲板,检查随身物品,准备下船。水手们放下船帆,减慢速度,程僖绶亲自cao舵,小心的避让着船只,减小带起的浪花,免得掀翻周围的小船。 行到赵府码头附近,天已经黑了下来,码头已是灯火通明,在赵忠的指挥下,桅杆升起了几盏五彩的灯笼,在哨楼执勤的社丁立刻晃动灯笼询问,赵忠手持两盏灯笼左右各晃了几下回复。 “欢迎王爷回家”赵信看着对方的回复一字一字的念道。 “又回来了...”赵柽脸挂着笑,却鼻子发酸,看看其他人也是眼睛里转着泪花,他们也都将这里当做了自己的家。 赵柽的座船是二千斛的大船,要想在船只云集的码头靠岸却并不容易,头船的警卫大呼小叫的嚷了半天,却始终靠不了岸,他们还不知道在这块地盘钦差的牌子也不好使,也没人会把朝廷大员们当回子事儿的。正当他们手足无措的时候,突然岸开过来一队兵马,清出一片场地,挡在前边的船只也动了起来,给他们腾出了泊位,岸船都升起了串串斗大的红灯笼,照的码头一片通明,岸边的人也越聚越多,但是井然有序,丝毫不见慌乱。 在岸的引导下,两只船刚刚停稳,不等头船的人下船打出仪仗,王爷的座船已经搭了跳板,铺了猩红的地毯,两个人快步登王爷的座船。 “燕亲王府襄邑总管逢喜,燕亲王府管家郑寿,请王爷下船”两人齐齐跪倒大声喊道。 “起来,你们辛苦了,咱们自家人还用搞这个”赵柽亲手扶起两人笑着说道。 “二爷...”两人抬起头都是热泪盈眶,王爷的突然到来让他们激动的有些难以自制。 “二爷坐了一日船,已经乏了,咱们回府再叙”见喜前说道。 “赵忠,你迟些下船,把咱们带回来的人先安排到北府,郑寿那条船的禁军先把他们送到酒楼安置,好吃好喝,不要怠慢,但是不要让他们在禁区随便走动”赵柽吩咐他们道。 “二爷放心”两人领命。 “请王爷下船”船的众亲卫齐声喊道,赵柽在逢喜、郑寿两人的搀扶下出现在船头的时候,码头立刻鼓乐大作,鞭炮齐鸣,“欢迎王爷回家...”码头人群呼啦啦跪倒一片,高声欢呼。 赵柽冲人群拱拱手快步下船,摆手让众人免礼,“亲卫队指挥使赵仁参见王爷”他刚站定,赵仁率一应亲卫的大小都头前敬礼。 “大家辛苦了,免礼” “敬礼”赵仁回首下达了口令,站在码头列队的两都亲卫们‘唰’的抽出马刀行持刀礼,齐齐扭头望着王爷,桀骜不驯的目光中满是炙热,写满了忠诚,仿佛只有王爷此事一声令下,他们便可跟随他驰骋沙场。 “燕亲王,咱们还把仪仗打出来吗?”随行的礼部官员这时也下了船,跑过来小声问道。 “呵呵,在自家门口耍什么威风,那不成了耗子扛枪――窝里横了吗”赵柽摆摆手笑道,那官员讪笑着让人收起了仪仗,站在了后边,那帮禁军看到面前整齐的队列早怂了,自己跟人家一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也就别丢人了。 “李掌柜,生意还好?”赵柽走进欢迎的人群,拱拱手说道。 “王爷好,托王爷的福,今年买卖好做啊”李掌柜的赶紧回礼道。 “胡大爷,您身子骨还好,看着还能喝下两大碗酒” “王爷,还记得小老儿,现在日子好了,酒也喝的,rou也能吃,我还得多活几年呢”老头笑着说。 “小豆子,长高了一点儿,明年可就要读了,不能再到处捣乱啦”赵柽摸摸一个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