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弓月城下死 (第2/2页)
荡荡攻击这支苦战死战良久的西厥蛮子。” 一口气说完这通话,杨松气机紊乱,急急喘息几口,才安定下来。 珂儿和唐凌天对视一眼,也知道就算两人再怎么劝,这位老人也不会放弃自己所定下的计划。 行军作战,不思胜,先思败。杨松也是此等心理,如果未来西厥真是攻破了西北防线,至少后方的开平王徐天德要兜着呀,故而这位老人也给徐天德留下一段足够整顿兵马的时间,算是将保护边疆防线的最后一丝希望留在开平王身上。 “二郎,听说西厥国内,又想整顿出二十万兵马东行,当真?”杨松无奈又气急。 如今西北边关外,不仅有之前东侵的三十万兵马,还有使三刀的带回来的二十万西征兵马,足足五十万,已然给只有三十万兵马的西北边关带来极大的威胁。如果再添二十万兵马,三十万战七十万,还是全线作战,怎么都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唐凌天沉重点了点头,缓声道:“是因为军神百里春秋的儿子百里奚来到了前线,阿史那布赫、衍天下、使三刀的借此苗头,鼓动了百里春秋,让百里家族带头,从四大家族,十二诸司部落抽调出二十万兵马前来。” “这一手完全是走在了西厥大汗的心坎上,之前王庭大帐几度议事,都曾提出再调二十万兵马入前线,结果都被某些家族和强大部落给拒绝了。” “这次百里家族带头,其余三大家族看样子也抵不过百里春秋和大汗的联手,必然会调出兵马,剩下的十二诸司部落,到了那时,也没了勇气再和大汗叫板了。” 杨松幽幽一叹,第一场国战下来,最后以使三刀的莫名退兵收场,表面上是不胜不败,但实际上呢,大石城足足少了半数精锐! “形势大坏呀。”良久,杨松才感叹一声,回首望着中原的方向,“如今国内有山中王赵璞起兵造反,那群没见过血的京师十三卫愣是没有快刀斩乱麻打下来,反倒让天下民心有所指责。”
“琅琊王司徒浩然又是演武东海之上,无疑是做给江湖和朝廷看,老子有一支天下无敌的水师,你能耐我何!其余几路藩王也是随风而动,如果西厥真是攻破西北防线,我想,那群老小子会率兵来抗战的极少,反倒是趁机起兵造反,料来不会少。” 唐凌天苦笑,将打瞌睡睡着的小囡囡抱在怀中,让其更舒服地睡觉,“藩王将乱,西厥来犯,这道坎,还不真不好跨过去呀。” “可是呢,我唐凌天,身是唐家的种,死是唐家的男儿,有我们唐家在世一天,就不容西厥蛮子攻入中原,更不容易国内藩王起事。” “居天下不易。我当年不理解父皇为何不趁早扫除八道藩王,反而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后来,我才理解,父皇坐上那个位置,也有他不易之处。” “名将功臣,自是要礼仪待之,若是将其大棒打杀,怀疑猜测,说不定就会引起他人的拼死反击,到时候,又是一场神州陆沉,天下黄草埋白骨的景象。” 杨松笑了笑,忽而又问道:“二郎,那个叫李啸天的年轻人,如何?” “当时将帅之才。”唐凌天笑道。几场大战下来,李啸天先是带着江湖武人几度冲破北蒙三千骑的防线,又是在大战中打下不小功劳,在西北军伍之中,声威日增。 老宗师还是笑,干瘪的脸皮扯动,让人看着都心底生寒,“二郎,以后这座西北边关,就交给你了,我这个老头子,也帮不上忙了。” “二郎,听闻你上次送陈乾元一场造化,如今呀,我也来送李啸天一场造化。” 唐凌天含泪欲言,被杨松挥手止住。 “珂儿,小囡囡我是照顾不了了,以后,还要劳烦你多费费心,帮我这个老家伙照料照料。” “对了,如果以后小囡囡问起我来,就说,就说我去很远很远一个地方寻找龙脉去了,别担心,别挂念。” “弓月城的年轻儿郎们呀,老头子我,再也看不到你们英勇战场的风姿了。” …… “李家小子,老夫送你一场造化,可敢接下否?”杨松浑身黑光汹涌,双手举天,就见一道沛然龙气从其体内冲出,翻云覆雨,撕开天幕而去。 “咳咳咳……”老宗师杨松气力耗尽,跌坐在地上,看了一眼即将颓尽的残阳,低声念叨:“时辰到了哟。” 这一日,天下堪舆第一人的大宗师杨松身死,埋骨弓月城下,道道黑气袅绕不绝。 天下雄城百座,天下甲等雄关七座,这一日,再添一座甲魁天下的弓月城! 暮光中,珂儿抱着小囡囡,齐声而歌—— 青草枯了春又发,北雁南归家。 羊羔还在找mama,冬风吹脸颊。 星星闪,月儿亮,谁家女儿在歌唱? 流浪的儿郎找不到家。 找不到家。 在天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