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章 银魅计划 (第1/3页)
徐腾一再强调,华银财团及其他企业在欧洲的收购没有任何特殊的计划,只是生意而已,如果有欧洲人认为这是一种完善的、严密的计划和阴谋,那真是活在冷战时期的阴谋论爱好者。 问题在于……这真的就是有史以来最宏大的一个经济计划。 徐腾亲手制定了这个计划。 他之所以要搞华腾精工集团,确实是因为国内的整个工业基础器件问题太多,劣势太大,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回来。 乘着欧洲经济最差的这种阶段,如果能用钱解决问题,那肯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以瑞典的沃瑞克集团为例,从1913年建厂,最早就是做齿轮的,在机床和轴承、齿轮领域深耕了一百多年,一战和二战都给它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二战以后就是全球顶尖的机车轴承、齿轮制造商和欧洲一流的锻压机床制造商,特别是在中型油压模锻和液力系统、机械传动系统这些领域代表瑞典的一流水平。 这么多年的理论运用和工业数据积累,各种锻压模型的构造图纸,这些工业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国内真正要买的就是这些东西。 国内现在搞了很多4万吨以上的超大型液压机,但在经验累积和理论积淀上,还都处于一个工业化初期的摸索阶段。 譬如说航空发动机的涡轮盘,这也是基础工业器件啊,设备也有了,就是锻不出来。 理论、材料、工艺、经验、原则、人才……中国基础工业水平想要发展到老欧洲的层次,这是六大鬼门关,差一个都不行。 从2002年到2012年,华银财团旗下发展出华腾电子、华腾高科、华腾汽车、华腾重工、华腾精工、中腾集团、中控集团、永泰化工、神州电器九大工业集团公司。 从2005年到2012年,九大工业集团联合各自的配套供应商、国企央企,包括国内一些优秀的私企,总计在欧洲并购了314家泵、阀、链、齿、轴……各个基础工业器件企业,大部分都是各个领域全球TOP30-100之间的中型配套企业。 为了这些并购,华银财团在海外离岸注册了四十多家私募基金,全权负责谈判、国际公关、共同投资,为九大工业集团和这些央企、地方国企、私企、上市公司提供大量的融资。 为了掩盖真正的计划,徐腾还制定了另外一套收购目标,针对各种有价值的科技初创企业,甚至包括服装、酒业、商场、建筑、媒体……。 徐腾有时还得开出远高于对方股价的并购价码,有时,受限于北约瓦森纳协议,他还要签署商业协议承诺不接触,不接触这些欧洲企业的工业数据及技术……他撒谎了。 他必须承认美国人的无端指责给了他一个有趣的灵感,他在每一家收购和控股的欧洲企业,都会通过更换新的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是更换新的数据库软件,再通过鲁博士,以对方无法想象的隐秘方式“传输”数据。 幸好,在大部分被直接收购的企业,他拥有一切产权,不需要这么隐蔽,直接拥有所有知识产权、理论运用和经验数据,各种设计图纸。 他总是选择最有可能被收购,又能达到效果的目标,不惜成本的实现整个计划。 华银财团旗下九大工业集团,以及参与到这件事的央企、国企、私企,在过去5年中为此支付了1140亿欧元的代价。 这些钱是值得,虽然过于昂贵。 华银财团和整个体系企业,利用这些兼并,在欧洲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拥有了欧美市场认可的品牌,也许还需要用十年时间吸收消化,逐步培养自己的人才,积累自己的经验,他们要不断的验证,为何要这样设计,不断验证工艺技术。 他们会发展的非常快。 他们距离市场最近,拥有市场,反应的速度最快,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源,在工业基础器件的整个体系中,也拥有了接近世界一流的基础。 他们还要继续投入数百亿欧元,联合这些已经收购和控股的欧洲企业,投入资金,共同研发,追赶更先进的水平。 在未来五年,中国还是要从欧洲进口大量的高精密尖端工业器件,用于自身的工业和出口制造,同时也将快速威胁欧洲的其他中小型工业企业,以及韩国、台湾、澳洲、巴西、南非、捷克、墨西哥……这些国家的竞争者,削弱欧洲顶级传统工业企业的市场份额,蚕食它们的中高端。 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以华银财团和四十多家制造业央企、国企,通过产权交易,不断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最终会形成三十多家世界一流的传统工业企业,同中国的网络科技产业实现工业4.0的初步整合。 老欧洲最顶级的那些制造企业,就会像今天的普瑞玛、沃瑞克一样,也陷入亏损危机,等待它们的将是新一轮的并购大潮。 徐腾将这个计划称作“银魅”,SilverGhost,银币与幽灵。 在上个世纪,计划经济并不是一种现实的经济模型,因为没有办法计算那么大的经济量,没有办法考虑到所有因素。 但是,时代在发展,一切都在变革。 徐腾是最早意识到计划经济和人工智能有着特殊关系的那个人。 超强的具备自我纠错和调整人工智能、超强的经济分析统计模型、超强的数据和收集能力、超强的运算能力,四者结合,就能制定非常完善的计划经济。 人工智能和超算中心可以统计所有人的兴趣、消费习惯,分析每一种产品的需求量,控制产能,缩小生产计划和最终消费结果的误差。 最终,工厂将不存在库存,不存在工业浪费。 徐腾在制定“银魅计划”时,同样依赖于人工智能和超算中心,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进行综合计算,确定最佳的收购目标。 鲁博士在70万家企业的遴选目标中,计算了数百万次,匹配了几十万种组合,通过对比各家公司的科研实力、产品销量、历年财报和股市交易情况,分析各家企业董事会和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