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91 池仲远 (完) (第3/7页)
“我又不是你的妻妾丫鬟,没必要住你的侯府。” “以后你是宁姨娘。” 宁青忍无可忍,直接举手挥过去,池仲远似乎想要伸手去挡,最后还是握着拳头,硬生生受了她这一巴掌。 “你怀孕了,好好养胎。” 在宁青的愕然中,池仲远站起身走出房门。 步伐依旧铿锵有力,只是,似乎有着许多躲闪和狼狈。 宁青却无暇顾及其他,一下跌坐在地上,双手放在平坦的小腹上,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在浮动:池仲远知道她怀孕了,那他还会放她离开么世家贵族都重子嗣,是断然不会让家族子嗣流落在外的,她又失算了…… 宁青安静的养胎到怀孕六个月时,期间未曾见过池仲远一面,倒是府里的老夫人林氏,和侯夫人周氏,对她颇为关注。 两人隔三差五就找诸多借口,想让她去参加府里的宴会,亦或是给客人问安。 宁青暗地里哂笑,她这宁姨娘的身份,怕是坐实了。 只是,这都是这些人的一厢情愿罢了,她可从未承认过。 怀孕六月将近七月的某一晚,宁青晚上腿抽筋醒来,便被床边一个立着的黑影骇了一跳,险些惊叫出声。 然而,嘴巴才刚启开,便嗅到熟悉的男人身上的气息,宁青当即蹙眉,不再管他,艰难的坐起身,去揉抽筋的腿脚。 却有一双大手,先她一步握住了她的腿,只巧妙的揉了两下,便让抽搐的筋骨恢复如常。 宁青定定的看着他,良久一会儿后,一语未说,直接躺回床上,翻个身,就又睡了过去。 身后的人坐到什么时候,她并不知晓,只是清早起来,并未见到那人。 侍候她的嬷嬷是个有见识的,看出了她的不情愿,便私下里偷偷劝她:既然连孩子都要生了,总要为孩子谋求些什么。而在这侯府,她唯一能靠的上的,只有侯爷了。 宁青苦笑。 她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这里始终不是她的久留之地啊…… 女儿的降生,让宁青闷塞的心情好过不少,看着这个小生命张开小嘴哭嚎,宁青忍了一年多的眼泪,不受控制似得一个劲儿往下落。 这是她的女儿,她身上流着颛孙家的血。 她固执的给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取名叫玲珑。 府里的老夫人林氏和周氏为此来闹了几次,俱是反对给五姑娘取这名字。 侯府有侯府的规矩,按照族谱谱系,侯府这一代的男儿皆是“晟”字辈儿,姑娘都是“明”字辈,而名讳中的第三字,嫡出都需要有个“王”字旁,庶出需要“绞丝旁”,便譬如府里庶出的大姑娘和四姑娘,分别取名叫池明纤和池明缳,府里嫡出的二姑娘和三姑娘,分别取名叫池明琬和池明珍。而池玲珑这个名字,不嫡不庶,既不属于“明”字辈,偏又带了个嫡出才有的“珑”字,这名字太特殊,让林氏和周氏不喜。 可她们不喜归不喜,宁青又如何会在意 她的女儿,也不屑去争这侯府的嫡庶。 她的名讳和侯府没有任何关系。她叫玲珑,她还有两个表姐,一个叫琳琅,一个叫琉璃,还有个尚在腹中的小表姐,是二嫂的幼女,她给那个尚未出世的小家伙取名叫璎珞。 他们颛孙氏的姑娘家,在琉璃这一代,名讳中的字都带了两个“王”字旁,王通玉,从这名讳中,就可看出女儿家的尊贵。 她的女儿,自然也是尊贵的世家贵女,她本就出身不凡。 有了女儿后,宁青和池仲远的关系也没有因此好转。即便是女儿满月,池仲远告知她,想要将女儿的名讳记入族谱,她的神态依旧平静,没有半点波动。 池仲远离开后,姜mama苦着脸劝她,即便是为了玲珑好,也应该对侯爷软和点,只有把侯爷拢住了,才能过的好,才能让玲珑以后吃喝不愁,嫁个好人家,甚至,她还能再生个儿子,给女儿当靠山。 道理她都懂,可她如何能一而再的,辱没她颛孙家嫡女的尊严和骄傲,只为讨好一个她仅仅有好感的男人 她做不到。 不管是为了女儿,还是为了自己。 宁青继续安然的过着日子,有了女儿后,她的心软了不少。相对的,想起父母亲眷的时候也多了。 都说一颗心的地方是有数的,装下了一个人,其余别的人就挤到边角去了。 不是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反倒是因为多了个娇软的女儿,她想起了自己以前做姑娘时的欢乐。 父母和兄嫂必定疼她若珍宝,侄儿侄女围绕在她跟前,总是“姑姑”“姑姑”的唤着,她总是孩子心性的和小家伙们争宠,晚上时,却总依恋的趴在母亲膝盖上,让娘亲帮她梳着长长的头发。 养儿方知父母恩,她现在更想念父母了,可却再也没有尽孝的机会。 甚至连找出真凶,为他们报仇都不能。 日子如流水,转眼玲珑就一岁半了。 小姑娘聪慧机灵,小小年纪就会说话了,甚至在母亲念诗时,还会咿咿呀呀的说出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母女两玩这个小游戏,每次都乐的眉开眼笑,不亦乐乎。 玲珑两岁时,一日宁青在仆婢送来的酒酿汤圆中,吃出一个纸团。 她呆怔了片刻,随即又不动声色的吃起来。 饭后,姜mama领着玲珑去院里散步玩耍,她则借口困顿,回了内室休息。 打开那张纸条后,宁青的身体都颤抖起来。 颛孙家的老仆找她来了,现在已经混进了忠勇侯府,准备伺机救她走。 而这老仆却是可信之人,他乃是大魏京都“锦绣坊”的老板。宁青随父亲和祖父外出游历时,路过京都,基本都是歇息在他那里。 他家祖辈都是颛孙家的仆人,祖爷爷甚至从“颛孙”两字中,给他们辟出个“孙”字为姓氏。 譬如颛孙氏这样的大世家,即便这几百年来,族人一直隐居不出。但是,却也不敢故步自封,不和外界有讯息往来。 而也是为了子孙后代在外游历时,碰上突发情况有个求助的地方,再来也是为了更好的收集外界的讯息,颛孙家在大魏的版图上,设了诸多客栈、茶楼、衣服首饰铺,甚至还在尤其繁华的州府,设立了山庄,派遣了忠仆,低调老实的经营起来。 而这些东西,以前宁青根本不屑打理,即便偶尔听一耳朵,也不会记在心里。因而,在颛孙家遭受灭顶之灾后,她连个求助的地方都没有,哪怕是想联系自己知道的,以往的旧仆,也担心其中出现叛徒。 而如今孙姓仆人出现,宁青的心劲儿一下提了起来。 她既想知道,老仆是如何找到她的,又担心,孙姓老仆会被池仲远的人抓住。 经过这两年多的相处,宁青对池仲远由多了几分了解。 那人当真慧绝,即便她多次设计逃脱,也逃不出他的算计。且他性情果断狠辣,对敌人绝不手软,掌控欲也强,这从她住的院子外密密麻麻的守卫就可看出来。这样一个人,不得罪他,不踩到他的底线还好,若是不然,结果不难想象。 宁青当真担心,老仆还没来得及救走她,就被发现此事的池仲远暴怒处决了。 她为此一直忧心不已,甚至坐卧难安,也好在老仆是个妥当人,到了下次送信儿进来时,仍旧安然无事。 而这次,老仆送来了两枚药丸——假死药。 这药宁青知道,甚至她本人也会做,不过这药需要的药材极其珍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