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地师_339 等待援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39 等待援军 (第2/2页)

想,就明白陈道所指了。传统的火铳击发速度慢,用这种三段击的方法,对付步兵有一定效果,但对付来去如风的鞑靼骑兵,就不够用了。想通了这一节,他心中有些释然,但随即就产生了新的念头:陈郎中,既有如此利器,兵部为何不配发给我们边军这是不是有些偏心啊。

    陈道笑道:这可不是偏心,而是这种燧发枪造价极高,兵部无力大量采办。勘舆营的这些枪,是苏将军自己掏腰包置办的,萧参将可愿效仿

    兵部都买不起的东西,改之自己能够掏腰包来置办。改之,你简直是富可敌国啊。萧如熏半是玩笑半是嫉妒地说道。

    苏昊道:相比士兵的生命,置办这些装备的钱算得了什么萧大哥,你现在亲眼目睹了燧发枪三段射击的威力,你认为我军若是出城与哱拜叛军交战,能有几分胜算

    萧如熏沉吟了一会,说道:这个我还真有些拿不准。今日一战,对方是步兵,而且城墙之上没有什么腾挪的余地,加之勘舆营是突然发难,对方措手不及,是以有些大胜。若是到了野外,叛军的骑兵也是非常强大的,我不知道改之的三段击能否抵得住骑兵的冲击。

    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苏昊说道。

    萧如熏道:这未免太冒险了,当下我等的职责,主要是守住平虏城,拖住哱拜。要破哱拜,还是等朝廷的援军到来再说。若是贸然出城,万一不能胜,损兵折将事小,丢失了平虏城,会给我们日后破敌带来无尽的麻烦。

    既是如此,那就先算了。苏昊无奈了。萧如熏的谨慎也是有道理的,苏昊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冲动而坏了大事。

    接下来,就是讨论未来一段时间守城的策略问题,在认识到火器的作用之后,萧如熏提出,将平虏所与勘舆营两方的士兵混编,共同承担守城职责。在遇到敌军攻城的时候,平虏所的士兵负责以冷兵器抵挡登城的敌人,勘舆营的士兵则负责用燧发枪进行远程打击。萧如熏还特别强调,日后向朝廷上报战功时,苏昊将与自己平分秋色。

    酒足菜饱,苏昊等人向萧如熏告辞,返回勘舆营的住处。苏昊让陈道徐光祖回去休息,自己来到了勘舆营的议事厅,李贽和徐光启正在那里等候着他。李贽因为顶着一顶钦犯的帽子,不便到处抛头露面,因此没有去参加萧如熏的宴会,但作为苏昊的智囊,在这种时候,他必须要随时了解有关的情况。

    情况怎么样李贽对苏昊问道。

    苏昊道:从萧参将那里得到的消息,朝廷已经任命陕西总督魏学曾为帅,统领陕西四镇兵马包围宁夏。与此同时,朝廷正在准备调集辽东等地的兵马前来平叛,不过,这些援军到来的时间还没确定。

    李贽又问道:关于主动出城寻敌作战的事情,萧如熏是如何答复的

    苏昊道:他不赞成。

    理由呢李贽问道。

    苏昊把萧如熏的话向李贽复述了一遍,李贽想了想,说道:萧如熏如此谨慎,倒也是为将之道。

    李先生也赞成萧参将的做法吗苏昊反问道。

    李贽摇摇头,说道:当今敌强我弱,固守待援,从兵法上说是最为合适的。但从我大明社稷来说,若我等能够出城破敌,分担朝廷的压力,是更为有利的。

    此话怎讲苏昊道。

    李贽道:宁夏叛乱是一件大事,换到从前,朝廷此时早已大举兴兵讨伐了。但从萧如熏说的情况来看,朝廷至今尚未决定如何讨伐,这说明了什么

    小子不知。苏昊坦率地说道。

    李贽道:若老夫没有猜错,朝廷是想以最小的代价来解决宁夏之变,其原因在于朝廷的财力不堪重负,难以大量调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固守待援,朝廷就无计可施,只能勉强派兵。这样虽然平定哱拜没有悬念,但苍生百姓难免要为这一仗担负更多的税赋。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嘛。苏昊说道,依李先生之见,我们该如何做才最有利于社稷呢

    李贽道:寻找有利机会,主动向叛军发起进攻,消耗叛军的力量。这样一来,朝廷需要派的兵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军资的耗费也就能节省下来了。

    我明白了,我再去向萧参将说明吧。苏昊说道。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