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二章 黄县 (第2/3页)
,在开发南洋的122家橡胶公司中,至少有40家公司开设在上海,大多由上海的洋行经办并代售股票,并在上海的外国银行开户,40家公司的资本总额达2500万两。 当时,很多上海人连橡胶是什么东西都还没弄明白,仅凭道听途说,就疯狂抢购橡胶公司的股票,惟恐落于人后失去暴富机遇。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到1910年4月,仅仅几个月时间,40家公司的2500万两股票已经销售一空。经过炒买炒卖,股票价格轮番上涨。一家叫做“地傍橡树公司”的股票在上海股票交易所的开盘价格,1910年2月19日每股仅25两,4月6日就上涨至50两,一个半月上涨了一倍。 然而泡沫始终是要破灭的,只是这次的泡沫在破灭的时候造成的影响有点大。 1910年7月21日,上海的正元、兆康、谦余三家大钱庄同时倒闭,亏欠其他钱庄和银行款项700万两,上海市面猛烈震荡,此为形成恐慌的第一道冲击波。同年10月8日,中国最大的银号上海源丰润倒闭,累及各地17家分号,恐慌波及全国,形成恐慌的第二次冲击。1911年3月21日,著名的票号上海义善源倒闭,牵连外埠分号23家,形成第三波冲击,恐慌达到极点。受金融恐慌的冲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1903年之后连续6年的上升势头被打断,大萧条延续了数年之久,破产的商号和企业不计其数。 源丰润的倒闭,带倒了9家银号和钱庄,造成30家钱庄歇业,金融恐慌爆发了。继源丰润之后,义善源不能独存也告倒闭。源丰润、义善源分号遍布全国,往来庄号不可胜数,它们的倒闭,致使北至营口、北京,南至广州,西至重庆,全国各大商业工业城市陷入一片恐慌之中,随之而来的全国经济萧条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然,事情还不止这么简单,当时的满清政府根本没钱填补空缺,不得已之下只要把川汉铁路归为国有,打算把这个铁路卖了来挽救一切。但是正是这个才是真正最要命的东西,那铁路是四川人卖血弄出来的,你一句话不说就要收归国有,而且补偿又少的可怜,四川人怎么可能会同意。 于是理所当然的,四川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起义。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满清政府调动了当时驻扎在武汉的新军,一种通过西式办法组建的军队,战斗力还是很强大的。大量新军被调离武汉,使得武汉空虚,而当时在武昌的起义者就抓住了机会,趁势发起起义。 只能说,很多的历史事件真的是在一系列的偶然情况下发生的… 就比如说刘秀那个位面之子,要不是一系列的偶然,想要重新建立东汉也未必会那么容易。 满清的倒台也是,应该说满清会灭亡几乎是必然的。毕竟那么一个**无能的政府,他不倒台谁倒台? 可是在1903年之后,整个中国的工商业其实正处于一种兴旺发达的情况,这点从当时满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就能看的出来。再加上1914年就要爆发的世界大战,说不定就被续命成功,少说也有个五年十年吧? 偏偏这个时候发生了橡胶股票风潮,使得满清政府不得不将四川铁路收归国有。而四川人的起义,也使得满清政府不得不从武汉调派兵力去镇压,造成了武汉的空虚。再加上那一点烟灰引来的爆炸,导致武昌起义的提前,一些都处于一种非常偶然的状态之中。 嗯,还有袁世凯,实际上袁世凯南下的时候根本没打算攻下武汉,只是为了造势逼满清下台,他的功劳也不小… ————————————分割线—————————— 咳,莫名其妙的说了这么多,不管怎么说,任何一个朝代的末期都有点民不聊生的意思。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朝如此,然后的汉朝也是如此,唐朝也是如此,宋代不好说,有这方面也有自身的问题,明是如此,清也是如此… 营养不良不说,夜盲症跟这关系有,但是不大,最关键的还是维生素。 但要是连饭都吃不饱,那么维生素的摄入基本上也就是个笑话。 你要说古代人全都是夜盲症,那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可你要说古代大部分都患有夜盲症,这还是有可能的。 尤其是在考虑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就算是在个月明星星也多的黑夜里,看不清楚周围的人也还是一把接一把的。要不是这样,历史上的那么多夜袭也不可能会有如此大的效果。就比如说甘宁的百骑劫营就是如此,挑选上百个精锐去袭营,居然能如此轻易的便从中突围出来,甚至引得曹军大乱。 单单只是凭着百人的数量,就算甘宁再厉害也未必,可要是再配合上夜盲症呢? 曹军士兵根本无法看得清楚周围的人,至少其中的大部分是如此,再加上夜晚间袭营导致的扎营,曹军士卒们彼此互相砍杀,最后的结果会是如此似乎不难想象… 眼下也是如此,如果单凭月光的话,其他的士卒恐怕是很难看的清楚城墙上面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严绍的情况到是好一些,老天爷保佑,他现在的这个身体并没有夜盲症的情况发生,这或许也跟他对饮食有一定了解有关。 但是再加上城墙上头的火光,发生的一切就很容易被纳入眼中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