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万里长征有建树 (第2/2页)
来到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耶律大石称王,建立起根据地。 由于可敦城是辽朝的西北边防重镇,边防军队不得随意征调,军队在战乱中得到了保存,并且此地还拥有可骑乘的战马数十万匹。耶律大石选择在此建立了根据地,积攒实力,并且不断派使者联络白鞑靼人、西夏以及宋朝,从外交上孤立金朝。 公元1125年夏,西夏联络耶律大石攻取金朝SX诸郡。1125年末,耶律大石派使者联络宋朝,提议合力攻打金朝。1127年,白鞑靼人与耶律大石通好,拒绝将马匹卖给金朝。1129年,耶律大石率军攻取了金朝的北方二营。1130年,金太宗派兵征讨耶律大石,大军行进到兀纳水,由于将领产生分歧,便即收兵。 耶律大石政权经过五年发展,已经相当强大,他决定向外拓展,重建辽国。耶律大石首先想到了同辽国素有通商联姻且与自己有远亲关系的喀喇汗王朝。于是耶律大石决定先向西发展,扩大领域,建立更为雄厚的经济物质基础,然后再图消灭金朝,光复辽国。 1130年2月22日,耶律大石按照契丹族传统,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祖宗,整旅西行。他率军队进入叶尼塞河上游的突厥吉尔吉思地区,向当地的部族发起进攻,这些部族反过来也袭扰耶律大石的军队。耶律大石率军离开,向西征进,进入翼只水(今XJ额尔齐斯河))和也迷里河(今XJ额敏河)地区。
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西征军到达叶密立(今XJEM县这里已经是喀喇汗王朝境内,阿赫马德汗将耶律大石部众安排在叶密立,耶律大石便在此地修筑城池,招抚当地的突厥部族。耶律大石从当地突厥游牧民的口中得知,喀喇汗王朝如今也是内忧外患,无法派遣军队帮助他光复辽国。耶律大石便改变了计划,意图在中亚打出一片新天地。叶密立水草丰美,气候凉爽,宜于放牧,但是处于高山、沙漠包围之中,地面狭小,不可能长期供养一支强大的军队。耶律大石决定通过高昌回鹘王国,向西扩展。他率军出发之前给回鹘王毕勒哥送去书信,说我辽国与你们国家素来交好,如今我要前往大食,需要向你过借道,请答允,千万不要起疑心。 回鹘王收到这封信后,耶律大石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他只好下令打开城门,把耶律大石迎进宫中,好酒好菜,接连招待了三日。在耶律大石临行时,毕勒哥又进献马六百匹、骆驼一百头、羊三千只。 耶律大石率领军队翻过天山后,向西推进。东喀喇汗王朝的阿赫马德汗集合军队进行抵抗。耶律大石的军队被击溃,退回到高昌回鹘王国。这次回鹘王毕勒哥却不再是热情迎接,盛情款待,而是掩杀、追袭耶律大石。耶律大石带领败兵回到叶密立后,接受了这次出征的教训,继续“养兵待时而动”。 耶律大石率领主力部队西征后,金朝西北前线很快得到情报。公元1131年,金军元帅粘罕派发燕云汉军和女真军一万人,令右都监耶律余睹率领,北攻可敦城。同时派发燕云、河东民夫运粮随行。万顷沙漠却挡住了金军。 耶律大石在东线击败了金军的进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西征喀喇汗王朝虽遭惨败,但及时调整了方针,与民养息,得到了当地突厥各部族的拥护,户数达到四万,疆域空前扩大,东起土兀刺河(今土拉河),西至也迷里河。 公元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在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号菊儿汗(古儿汗),群臣奉上汉号“天佑皇帝”,建元“延庆”,西辽王朝正是建立。 由于深受汉文化和中原政权典章制度的影响,尽管僻处西域,耶律大石依然仿照辽国旧制,上尊号为“天佑皇帝”,并改元为“延庆”,册立皇妃萧氏为“昭德皇后”,同时规定王朝官方语言使用汉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