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最后一战 (第2/2页)
!” 只有靳长歌双手背在后,微微摇头。 若是换作以前的他,肯定也会为年轻女子的字惊叹,不论是从结构还是技巧方面,前者已经写的极好了,但是现在不同,对于书法,他曾经玩“轮盘”的时候,还真是抽到了不少关于它的书籍,也学会了不少,所以这个时候,这个时候他的眼界也自然今非昔比。 说话间,年轻女子已经写完了。 在那宣纸上,四个大字款款落在上面———“天道酬勤”! 墨迹还未干,上面的墨痕还在慢慢向里面渗透。 当下笔后。 孔依依转过,美眸看着靳长歌说道: “你刚才摇头,莫非是瞧不上我这幅字?” 靳长歌笑着摆手,“没有,只是有些遗憾而已。” “遗憾?” 闻言,孔依依柳眉一挑,“有什么可遗憾的?” 靳长歌突然反问一句:“你说说你为什么要写书法?” 孔依依双眼微眯,“喜欢!” “喜欢?” 靳长歌重复了一声,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你说得也没错,写书法的人一定好书法,看你的字中,也应该是下了不少功夫,而且可以看得出来,你受到唐代颜真卿的影响,但不可否人的是,在你喜欢之外,还对书法有一种欣赏,这件作品从作者的思想cāo)到艺术造诣,只有在长期的欣赏临学中,接受这种高度真、善、美的感染和教育,这种由衷而来的仰慕之和美的享受,潜移默化,才能够开阔人的襟、驱逐人的杂念。与此相反,再拿江湖骗子那种不学无术、矫揉造作、哗众取宠、欺世盗名、骗人骗钱的假、恶、丑作品看看,只要有一点艺术识别能力,就会产生憎恶鄙弃的感觉。”
对于靳长歌能够一眼看出她的字受颜真卿影响,孔依依也有些惊讶,不过她还是淡淡问道: “那又如何?你又为什么说遗憾?” 靳长歌不答,转而笑道: “其实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很简单,只要从最本源处着手就可以了。” “最本源处?” 孔依依疑惑眨了眨眼。 “就是说字、笔、墨、结构章法几个方面来看,这个“字”不用多说,就是首先它必须是正确的字。它既是千变万化的,但又必须是正确的字。我们从历代名迹里可以看出,同一个字,千姿百态,但都是正确的,其次是用笔,就是用笔墨写在纸上,这些线条的运动方法和效果美不美。杜甫称赞张旭写字说“挥毫落纸如云烟”。这就是说张旭笔下的线条运动像云烟卷舒那样舒展自然。” 看到靳长歌说得似乎很有道理,都侧耳听去。 就算是孔依依,此时也没有打断前者说话。 “而从用墨方面来说,老米云“使毫行墨而已”,线的运动有轻重急徐,表现为浓淡干湿。行墨的效果正是对用笔好坏的检验。然后就是从结体、章法了,所谓结体、章法,就是看线条运动的痕迹、所构成的字的结构形状和通篇结构的画面美不美。书法艺术中字的结构美,就是在一般实用文字结构的基础上加以变形的美。例如唐人写经就是唐代一般实用文字的简单化,是点画匀称的结构方法。不同名家的字就有不同的变化。书法艺术的章法美,也就是对一般实用文字简单化整齐排列的那种章法加以变形的美。” 突然靳长歌话音一转,“但是,这四个方面都表现在技巧方面,真正懂书法的大师,还注重最后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它凌驾于其他之上,被称为“神”!” 最重要的方面? “神”? 很多人相互看了一眼,最后孔依依替众人问道: “那是什么?” 靳长歌也不卖关子,微微一笑,看了眼众人,缓缓说道: “我所说的“神”,不是天上那个“神仙”,而是书法的“神韵”,所谓“神采气韵”主要表现于字里行间的节奏变化,点画使转的一切微妙的动作。这正是人的气质、思想感的表现。如同人的举止、谈笑的气度一样,都是一些出于自然的微妙动作。书如其人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这就是艺术技巧和人的气质的高度统一。” 看到有些人迷惑的眼神,靳长歌进一步解释道: “简言之,书法的“神韵”内就是人的内在因素透过技巧方法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最完美的书法艺术作品应该是出于高尚而有素养的人,由于他长期磨炼、学习、体会而养成的优美的、正确的书写习惯。在特定条件下,心灵的美在无意中流露在书法作品里而成为书法艺术的美。这样的作品就更加动人,这就是艺术品的魅力。我们从古代的书法艺术珍品里寻找这样的精华杰作,例如王羲之的、颜真卿的、苏东坡的都是当之无愧的。” “正所谓,书法的技巧是“式”,而上升一个层次,则被称为“神”。达到后者层次的作品,才称为真正大师的作品!” 这下,很多人都听明白靳长歌的意思了。 孔依依自然也听明白了。 只见得她挑着柳眉,“你是说我写得这幅字没有“神韵”?” 靳长歌笑眯眯看着,没有答话。 不过他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他的意思。 孔依依冷哼了一声, “你说这么多有什么用,有种亲自上来试试!” 靳长歌嘴角一勾,上前几步,“那就试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