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离间计 (第3/3页)
是持盾的盾兵,中间的都是弓箭手,搭弓引箭,时刻准备打击靠近的敌人; 这个阵型...张燕的能力还真不是盖的,他用自己现有的条件创造出能克制骑兵的阵型,这个克制不是说绝对的克制,只是说,如果想要冲破这个阵型,骑兵会损失很巨大;
“要不是没有多少时间了,我一定会好好地跟对面这位好好的讨教一下!可是现在嘛...我可没这么多的时间啊!”,李某人笑道,随即掏出一份书信,交给传令兵,要他送给远在陈留的曹孟德; 然后又掏了一封书信,交给了徐和:“徐将军!这封书信你把它交给张燕,只能是张燕而且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交给他!这可是件大事情啊!诸位!等着看热闹吧!” 这是他突然想到的一个计谋,很有意思的计谋,名曰——借刀杀人! 时值黄昏,张燕命令部队筑成一道防线的同时,开始在半山腰上安营扎寨,尾随了他们很久的袁军却像是没有看到一样,突然,一骑飞奔而至,扬声大喝:“故人徐和!求见黑山张渠帅!” 张燕听到了这声叫喊,打马出阵,他是背西朝东,阳光照耀在徐和的脸上他自然是看清楚了,因此粗了蹙眉:“徐和!你来做甚?为何投奔了袁公路?难道你忘记了我们说的誓言吗?” 黄巾军的誓言,永远不与那些豪门世家妥协,只会杀光他们!他们是造成自己现状的罪魁祸首,要将自己的一切东西抢回来... 徐和面上一滞,勉强笑道:“这是小天师用命换来的一次机会!我们现在有自己的家了...理想只是理想,当不了饭吃!这一点你也清楚,能够接纳黄巾军的不多了!袁公对我们很好,我们有衣穿、有饭吃、有房睡、有地种...” “住口!徐和!道不同!不相与谋!理想!一个失去自己信念的人活的还有尊严吗?念在你我相交多年的份上!速速退去!否则...休怪我不客气!”,张燕怒道; 徐和的无意之言,恰恰勾动了他心中的痛楚,也勾动了黑山军的向往之心,张燕这才当机立断的喝止,否则,黑山军军心震动,这仗更加没法打下去了; “嘿!”,徐和苦笑一声,扬了扬手中的书简,跑了过去,转身打马走掉了:“我也是奉命前来为李先生送信!既然你这么不愿意见我,我也就走罢!” 张燕闷哼一声,面色阴沉的打开书简,面色大变,叹道:“徐和...害我!” 书简上的信有猫腻,刚开始是几句多年相识的问候语气,然后就是一些敏感的话题,可到了关键的几个字就被抹去,一封信断断续续的有几处地方都不清楚; “好手段!好毒的手段!”,张燕叹息一声,刘岱是什么人他接触之后当然知道,此人刚愎多疑,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接了这份书信,是给他看?还是不给他看? 不给他看,他心中起疑,定然会生出事端,给他看,可这上边的这些短缺之处又怎么解释?尤其是这短缺之处并不是直接用墨水涂抹的,使用利器刮掉的,隐隐还有些墨痕; 这也就意味着他张燕无论如何都解释不清,如果是墨迹的污浊他可以让军中将士证明,自己接到书信就给他看了,并没有时间改动,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是敌人的离间计,可现在...他离开军阵这么远,已经是有时间,有能力抹掉那些字... 这可怎么办啊?张燕现在颇有一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感觉,黄泥掉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策马回到大营,刘岱正红着眼睛看着他,几天没睡好的眼睛很僵直,勉强的笑道:“张将军!不知袁军送来的是什么书信?能否让我看看?呵呵!” 来了!张燕叹了口气,将书信送了过去,无论如何也要解释一下吧,如果能说得清也就是皆大欢喜了,刘岱接过书信,看了...张燕的心沉到了谷底,解释不清了! 刘岱眼珠转了转道:“不知...这些刮掉的是什么?” “州牧大人,这是敌人用的离间计!”,张燕回了一句,沉默无言,刘岱绝对不会相信他,从刘岱刚才眼中的那一股杀气就能看得出来,这家伙可不是什么仁慈的主啊! “哦!哈哈!如此低劣的离间计怎能离间你我的关系!来来来!先与我喝喝酒!”,刘岱一把将书简扔到一边,拉着张燕的手像是很亲昵的样子,两人还是携手与共的盟友; 只是在当天夜里,刘岱率人攻杀了张燕,不料到张燕早有准备,刘岱当场被射杀!临死之时刘岱怒吼:“张燕——你也就是个贼!小人无义!他日定死于斧钺之下!” 张燕默然无语,贼?是的,黄巾军全都是贼,至少在你们这些皇亲国戚、贵族豪门眼中就是这样!可是...我们相当贼吗?不想!我们只是想要属于我们的那些东西! 青州黄巾军已经找到了他们最终的归属,有了自己的家,黑山黄巾军呢...难道我们还要继续流浪的生涯? 刘岱死了,张燕也没高兴起来,因为袁军已经趁乱攻了上来,大军一败再败,狼狈逃窜回到了兖州...有时候一条妥当的计谋比几万大军还要好用啊! 在刘岱死后,黑山军又损失良多之时,豫州北部边境至少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是安全的,李某人也调度兵马,准备南下了! 这势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也是一次关系到天下局面改变的战争,更是一场关于胜败存亡的战争!要么生、要么胜、要么兴...否则——死! 皇叔联盟?我!来了! PS:PS:有些晚了,实在是腰疼勉强爬了起来,最近总是因为伤病的原因,可能剧情上会出现纰漏,还望指出与建议,多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