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金龙合口抱摘盔 (第2/2页)
为裴秋实一路为朋友报仇的义气,还有方才这些大丈夫行事的气魄。而袁凤吟也察觉到,裴秋实内心有一种无尽的孤独感。 老猫猴为人交流,能让人忘记他的为人,就是因为他善于察觉人的这丝孤独感。一旦拨开面纱,直入人心,就是知己了。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青面对这场比试有了另一层的见解,他没有去关心谁发挥到几成,哪一拳有哪个奥妙,有何异同,如何借鉴,他压根就没去在意,他不会也没打算去学。他想的是这些人什么没发挥出来,为什么没发挥出来,怎么能让他们发挥不出来,让他们白练得那么辛苦,他是想得这个。 这场比试引起了青面很深长的思考,青面一直在找寻一条机动有效的搏击方式,尽可能地适用于多种场合,而且不惜大天赋大悟性,也不必苦练就能形成的一种简单技法。 后来青面果然就跨着各种流派的门槛,进退自如,左右灵便。这也是后来的事情了。 台上的人搭把手将几条半死的尸体抬了下去,由各家亲属自行安置。 不觉已经是黄昏时分了,落日将天空染得血红。微微有风吹动旗帜,让人不觉生出深深的悲壮与忧伤。在场的人似乎同时失了神,呆呆傻傻地等待着,自己都不知道在等待什么。 人。 这一天就过去了。也有少数的人在为马登科惋惜。想马登科兄弟只是路过,而且非常开心地在他乡遇到了老朋友。本该找一处温暖的去处喝茶叙旧,吃上两碟当地小吃。没想到却被老朋友打死打伤,顷刻毙命。 没说那一车货怎么处置,死人怎么安置,活人又怎么安置。只是好奇地观摩一下江湖聚会,只是一时技痒口快,一天不到,事情就已经天翻地覆。命运啊。 传说马登科真得就没有报仇,按照通常镖师或商人的脾气品行,耽搁了货物交接时期,影响了生意是要以死谢罪的。马登科当天就离开了雁门关,之后再没怎么听过他的消息。但是后来却又一位南国的武士,千里迢迢到了北漠,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也不知道谁喊了句什么,台下人流开始涌动,人们开始混混沌沌跟着晃。 时光,人群,思绪,都流动起来。 (最近有朋友反映这段时间写得挺顺畅,很高兴,希望继续保持风格。 我也感慨几句,从现在开始,我会循序渐进地讲解一些动作,以及它的内涵。 这也是火候到了,改这么写了。国术,由玄如简,由简入深,这样可以真正学习到,并且进入一个境界。就是布局,然后揭秘,然后心中有数,从一而三。 而不是糊里糊涂乱砍精神,吹那些牛逼,过后感叹自己功力不行。 功力这个事情,也不是什么俯卧撑基本功,夹着**深呼吸就能有的,痴人说梦那是。 所以如果是想从国术小说中学到真东西的朋友,一定要有点脑子,夹着**深呼吸真得没用。 现在多少人学传统拳,不是见到自己的老师多厉害,而是听到了前辈的故事才感兴趣的。 那那位老师忽悠你你就信了?多少人在幻想着前辈的高深境界,功力功力的,在小说中热血沸腾,妄想自己是个天才,可以顺着故事或者拳谱,感悟出自己的体系。 而实际上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最后真的只是一个梦了。而且梦里充满埋怨与无奈。 搜集了那么多资料,发现什么不是,总结成一句。就是发六合整体力,最后心意自然。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他再不知道了。只能寄托于民间有高人脱颖而出,又怀疑高人经不起考验。 读本书的,我想除了我非常渴望的那部分是读文学的,读入道的朋友,但部分是对传统拳报着一些愿望的。 所以,也希望有真正想学点拳的,支持铁某一下。您就是喊个“好”,这也够了,我也知道该讲多细致了。 因为咱写的是真东西,不是拿前辈拿拳做噱头。 说点体外的,就前阵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薛颠。在心目中地位不低了吧,看来那么多书,看出什么来了。长进了吗? 不瞒各位,我书里都有,不过标题跟他没关系,而且是逐步深入的,因为我也不想被人抄袭。 薛颠的师弟,去年去世的,老先生也是高寿了。我跟他们关系一直不错。现在这么多人薛颠这薛颠那的,很负责任的说,就是因网络而起,过去真不知道这人。 而薛颠的功夫到底神不神,能不能学到,是有其他途径知道的。 都说半步崩拳厉害,到底是开半步,还是跟半步,这个恐怕很多人都没弄清楚。光知道威力无边,幻想跟咏春寸劲一样,能一样么。 就郭云深之后李豹的后人真传也在,这些都是没出头露面的。太多太多了。 铁某跟很多人都有接触,也是打过的,所以文中才能出来那种感受。 我得到了专业多门前辈的支持,作为小说,也需要各位支持,所以我会更多的考虑到读者的心态。 这在我,不再各位。 但就拳上要说的是,文字愉悦自有其优美之处,但一定要辩证思维,不能幻想高深,而一旦受点挫折或者质疑,就大谈前辈,或者怀疑前辈。关键是弄明白了再说话。 所以,负责任地说一句,下半部几乎是个新开始,因为布气的部分已经渐渐散开了,下半部就是揭底真面目。 我写书含蓄,但为人毫不含糊,直言一句,“踏踏实实的,别着急,结束夹着**深呼吸的幻想岁月。” 铁某自会娓娓道来。先拜谢了。 铁某拉下脸来吆喝个场子了,没钱的捧个人场吧。特别嚷嚷着国术没落的朋友们,多嚷嚷两句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