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大拳师_第二十六章 寻常把式不如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寻常把式不如跤 (第2/2页)

处在于破把时的阴招,以及投摔时的狠手。

    就比如说,本来一晃眼抢直门,一换手抢小袖。直门小袖就是跤衣褡裢同侧的前襟领子于短袖。这几个地方容易借力找劲,抢着把位就占了主动,转拉之间就找着了对方的重心,借着一丝劲或带或披就顺手使出了活儿。要对方反映快,或此方技术不到位,被人借着劲摔了的也有。

    技术上实际就是个互相找破绽。这都正常,阴招就是那一晃是真扫眼,抢把的时间是反着关节抢,明是抢把,实际是拿关节。通常抢把的手型就是四指一抠,拇指压住握成拳头,是握抓住对方的衣服,这样在拽扯之时才不会伤了手,也不会被轻易抹掉,抓就要抓牢靠。

    但若抢把的时间不是合着指头探,握住了就算,而是在接触的一瞬间将拳头握成凤眼拳先钻杵对方身体,这一下要是在不防备的时候被戳个正着,那也是受伤不轻。

    本来拉拉扯扯磕下碰下在所难免,但要故意使上了,就危险了,不是这一下危险,是后边带出了危险。

    跤场不准使这些,因为一旦用了,后边必然接上更狠的手儿,非至对方于死地不可。不然对方翻过乏来必然非报复,要么不动这些,动就往死了动。

    这是在抢把的时间捎带做的,不为过。过分的是放弃把位明溜溜地去偷裆打肋。这些要放在寻常搏斗,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跤场有了自己的一套规矩,坏了规矩就是阴招。

    这是说攻。防的阴手也有,就是明明能破了手故意不破,能摔不摔用擒拿。或者欲破就打,还是插裆扫眼这些,也是毁人。这些放在寻常搏击里,唤作“逢拿必打,围魏救赵”,都很正常,但跤场有自己的一套保护措施,道德准绳。不对命的比斗,通常不兴这个。但不兴归不兴,地下都练,也都防备着。

    狠招实际没啥,这条就是“跌死无罪”所谓的危险部分。就是能让不让,本来可以摔倒就算放翻就算的,改成投、抛一类,还不是顺着势子抛,是反着关节或者拿着要害抛,让对方以一个无法回避的危险角度着地。轻者伤筋断骨,跌伤肢解,重者头颅破裂,五脏受伤。

    这些在早先时都不算什么违规,也没有规矩,没强其越阴狠越好。但是那时是训练上阵杀敌时,现在叫做“同门是兄弟”,兄弟之间,不搞这个。

    所以就越多地重视了摔跌的技巧性,观赏性,重视了跌打的功力,而忽略了杀敌的技术。随着观赏性的提高,以及对同行的保护,越来越多的出现了规则限制。往往费很大劲换来一个不够实用的喝彩。也正因为这个,能上场的跤手的基本功都很过硬。

    冯老三的跤是挠羊跤,跟京津的场子还不同。这个跤是不抢这些个把位的,他就没有跤衣,是赤膊上阵,所以这个跤借力的部位都是腰腿颈臂这些大节,贴身较紧,都是实打实的,夹着关节摔。对于不熟悉这个跤的人来说,一旦被抢上就标志着要伤筋动骨了。

    这套技术在数代人的完善下形成了一套非常有效的躲避攻击而又抢把到位的法子,特别在抱腿于反抱腿上,把对方的一切挣扎,包括阴招都算计在内了。

    能拧着胳膊腿把人搬倒了制服,也能举起人来别着关节摔出去。不强调打,却比打狠。挠羊汉都是光着膀子穿一小裤,身子油滑极难抓拿,所以训练的反映极快,真是打闪认针。那个速度及攻击的刁钻难以想象,通常的拳师刚端起架子,然后就感觉天黑了,再睁眼时人就躺在地上了,中间一片空白。而且虽然跌打为主,却毫不拖泥带水,不去额外纠缠。如同摔杯,手到擒来,呗叭干脆。

    而且因为这些特点,挠羊汉特别善于限制对方的进攻,就是黏黏糊糊地阻碍着对方手脚的活动,别说打了,就不让人出来手脚,虽然不附太极理,却也是如封似闭,很多鞑子跤手碰见他们也不适应。

    但是势均力敌的高手跌对的时候就不同了,动作可以说颇为丑陋。通常纠缠在一起很久都找不到破绽克制对方,那个就黏糊了。多有两人翻腾着夹着对方脖子搞来搞去,跪下起来起来跪下,都不舍得撒手,又不分胜负的情形。也极其危险。

    有灵活的好手也能脱手闪出来抽腿,因为这个情况非常黏糊,通常就没有摔跌的干脆了。所以抽倒了也不算什么,对方还能翻起来。这个时间就是胳膊腿,连同地面的作用都算进去了,整个身子都得缠上,可以说动作挺丑的。这是说精通此道的高手,低手碰见这样的一旦被抽倒,那就没有什么反抗的机会了。

    就看眼下,显然冯老三是上了心了,比武场上不同野战,最怕跤手上心发蛮。跤手日常训练都比较苦,而且时时cao练。一旦他们发了蛮,不是一般的迅猛油滑,一个不留神就栽了。而且一但被人带转了重心或者给摔了一次,后边机会就是迷离迷豋被动挨打了。

    冯老三此时动作虽然优美,但那气势却如同疯狗,令人心寒。

    武艺讲踢打摔拿,摔跌之法与踢打之法并行,少了哪个都不全面。但常人的本能却是推搡摔打,特别不懂拳脚的人掐架,都是撕把在一起不知道下手。在无从下手的情况下,摔跤有着明显的优势,特别摔跤是在那种受限的情况下发挥,反映、找劲、牵制等能力得到针对性的训练,很出功夫又容易发挥。所以有拳谚道:“三年拳不如当年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