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中路翻车辘轳锤 (第2/2页)
了。也是得个机会跟各路好汉学习学习。差不多了,再玩就耽搁事了。” 这就准备收擂,可就在这当头上,台下有人喊了一声:“冯大哥,看冯大哥跌对,真是开眼。我也爱好掼跤,您给我指点指点?” 听着是京城口音。 京城出鞑子跤,也很厉害,敢上场就不简单。 古有力听着声有点熟,不是纯北京口音,带着家乡味。探身一看,还没做反映,边上的杨万里道:“怎么他也来了?”“梁铁锤?” 梁铁锤跟古有力是同门不同支,也是胶东的螳螂。擅长连贯摔打,赶马三劈捶,中路翻车。他的打法就是两臂猛轮猛砸,但是配合着玉环鸳鸯步,远了就砸上了,近了合上步子就是个摔。就貌似胳膊形成一个轮子,跟腿铰剪在一起,对方进了这个当口,手脚一切,铡刀铡草一般就挘倒了。 气势就是莽夫瞎轮,先声夺人。轮的时间是用腰胯带起来的,所以周身一体,劲路通达。两臂开始相距不远,随着轮砸变化,分合曲直,就生成了许多招数,也就不单单是轮圆了。 但是劲路始终是含在前臂。螳螂拳特别注重双刀跟秘肘的练习,双刀就是前臂,秘肘就是腕子。 这一路却是捶法。胳膊轮起来又带着身子,最后一击前腿脚跟一刺地,重心一坠,扎一个四六马步,一捶定心,左手护于肘腕,跟八极还真有些像。 在胶东土话里,用皮带抽打叫做“捆”,用棒子磕碰叫做“梆”,所以这一套就叫双捆双梆肘。 基本就是两臂兜起来写着往下劈砸,然后一返劲又挂起来,连环用。练得时候就是对捆对梆或者打桩了。 后手稍微慢半拍两个胳膊就分开,就是一捶接一捶,合一起就是双捆。分开后的基本就是王八拳了,急上加急打倒还嫌迟。要点就是一步一步往前蹭,两臂尽量轮成立圆,护住中线。因为不是弓步翻身的劈挂,所以相对快捷,反映也方便,一看不行前腿直接就能起来。 所以见面一个正蹬冲过去,照头盖一肘,接着轮就行了。一条胳膊大翻车的一个方向轮的也有,单王八拳,双王八拳,正王八拳,反王八拳。这是硬上的。
如果走巧,就可以不走大轮的立圆,把圆缩小,每一轮正好砸在对方的出拳胳膊上,就恰到好处了。对方右拳一出,让咱右拳一轮给挑偏,左拳跟着就到了,他要后手一挡,咱前手正好又抽出来轮回去了。反过来也一样,挥个“义”字再翻回来。 实际这个也不盲目,舞棍花,刀花,穿剑,甩鞭,都是这个理。 捶上就捶上,捶偏了步子一上就是个切别摔。他就不是单纯砸脸捶锁口了,比如对方跟自己同势子,就把前脚探他脚后,胳膊自他腹部往胸上一横轮,就人轮翻了。如果他跟自己是顺撇,还是前脚插到他腿后,用胳膊轮起来横胸别摔。 梁铁锤出了名的轮起来没完。他轮起来不是光轮,而是能轮成一条绳镖往前穿。一旦身子顺畅能打出整体劲来了,就不用这么傻乎乎的大轮了,就是前臂做个小圈翻背一崩就可以了,前手崩了后手补捶,后手反背前手补捶,勾搂挂劈,崩补集连。 实际是就连贯起来的反背锤与后直拳。胳膊轮起来了,腿也一样的道理。身子仰俯拧旋,腿就勾挂截拦。也有专门的练法,破法,就是传说的秘门螳螂了,对这一手都极为重视,成为破螳螂拳的螳螂拳,实际没什么破不破的,就是这个劲用活了。 有套说辞听着跟故意气人似的:“你快我短克,你靠我点破。钩搂用提拿,番车迎辘轳。闪来我挪开,腾进我转外。一肘遮半身,猿猴步法进。全身秘了门,任意随敌人。” 这个简单实用,只要能把劲摔畅快了,打一个也是打,打两个也是打,虎入羊群,基本就能杀出一条血路。梁铁锤叫梁雪江,靠这一手打通了南北镖路,又加上拳头过硬,江湖人称梁铁锤。 前腿弓后腿蹬,碾脚送身,拧腰摆臂,浑身的力气打上也不轻,小臂反崩又补手开路了,肘子一坠就回护上了。 对方不远躲必然潜身闪进,就式揪着头发压住,盖肘加膝,又是一个闭门脚,前手反崩。 四六偏马步,前捶占中后捶护肘,双采双封闭门式。 用活了也是缠丝绞炮,大有无坚不摧之气势。 如果孙氏兄弟也这么用,裴秋实也架不住。 梁铁锤自早就看不起孙家的拳,他跟古有力都是山东大汉,自幼的罗汉铁臂排打,身大力不亏,一力降十会。 山东再早是太祖、弥祖拳比较多,但快书里津津乐道的却是秦叔宝、武二郎,铁鞭铜锏,醉打连环。玉环步绞错捆拿,鸳鸯脚奔裆挂面,不信后发制人以慢打快。光打个措手不及还不行,好招巧手让你没有机会用,吞吐开合爱吃管够。路都封上了,手都见不着,哪还有招架。 当初戴老拳师一下社旗也是遭老罪了,这才有了后来的千斤闸式。 按说成了名的人物一般不爱打这种擂,但是刚到太原就听人讲,有个年轻人神锤铁肘,几天打死了好几个人,梁铁锤感觉这亮镖擂也太猖狂了,就打算来打一打。 他不知道裴秋实,见冯老三占了一天了,一打听说这几天就没下去,这才要登台比试。 刚才喊了一嗓子的不是他,是边上的一个伙计。 (拳打千遍,其理自现,由外入手,僵了根本玩不起来,呼吸,肢体,自己就找着调整办法了,比空想强多了。所以也不怕练死,轮一轮气血流畅,肢体舒畅。打倒意yin派。有人说这样太累了,累点正好练体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