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大拳师_第五十九章 崩刀起横不见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 崩刀起横不见横 (第2/2页)

一长就显出大步的优势来了。为什么?拳谱头里就交代了,手脚齐到方为真,刀想展得长,步子更得远,不然玩玩子午鸳鸯钺就好了,不用费那么大劲崩刀,小膀小胯的崩不出来,那劲玄了,不光在腕子上。

    所以说五行刀是功力刀,走得是大巧若拙,看着大开大合挺傻的,碰上就没脾气。

    刘奇兰、郭云深这两支有点意思,郭云深是四下验证,刘奇兰是等着上门,这两家出来的都善崩步之法。这二人是河北形意的代表,可以说对之后的发展起了大作用了。郭云深是难有的集大成者,而且四下奔走,对同门后学悉心指点。抛头露面的,其中就有后来的单刀李存义,一口单刀,所向披靡。既然含了枪劲,又多了灵便,又能压住分量,刀还真是恰到好处的兵刃。

    李前辈善用崩刀,走得也是这个自躬而缩,前面以分解过了,如何讲枪化在骨子里,就是由远而缩,最后成就了半步之法。

    再后来的尚云祥前辈,也秉承所长,以半步崩拳闻名。而年少时所成之名,却正是远打一丈也是势,近挪半步也是势的证据——“铁脚佛”,蹑手蹑脚能叫“铁脚佛”?

    这一崩镰扯出来这么多东西,书归正传。

    “吃的是哪家饭?”还是这句。

    “当家的!呵呵呵,袁当家,吃得是庆隆袁当家的饭!”说话的是滕小刀。

    滕小刀说着就出了屋,凤吟也收了手。滕小刀走近过来狠狠瞪了左右一眼,然后用手指了指那人的刀,又远远点了点那人的头,然后又转为笑脸,轻声细语道:“袁哥?怎么这么大火气?”

    说着就把凤吟往屋里请,说是请,却不敢近身,远远比划着。

    凤吟就坐定了主位,有眼快手快的已经换个碗筷。凤吟道:“滕镖头,好自在?”

    滕小刀道:“当家的,息怒,我知道你为何动怒。你看,我都已经准备好了,方才也正谈此事,是家里那事情吧?”

    凤吟道:“滕镖头,即便我不是东家,咱好歹也是同行,即便咱不是同行,咱好歹还是同乡,你就是修手不管,你好歹也托人给我捎个话儿!”

    “这!难道当家的不是接到消息才回来的!?”

    凤吟听滕小刀这样讲,想他断然不敢糊弄自己,看着四遭侍立在旁的兄弟,道:“什么时间?”

    “已有六七日了。”

    凤吟一听,恨得牙根痒痒,六七日前自己就已经回来了,他又看了一眼伯芳,难道是伯芳提早就到了晋中?

    伯芳很镇定地看着凤吟,凤吟只恨这些人办事不利,可惜冲着交情又不能解雇了滕小刀,一甩袖子道:“罢了罢了。”拉着伯芳就走。

    滕小刀随后跟出来:“当家的,吃了饭再走。”

    凤吟不搭话。

    滕小刀又喊:“当家的,且看一看咱家的信犬,这畜生跑得可快。”

    凤吟依然不搭话,伯芳悄悄道:“师父他骂咱们。”

    凤吟道:“休要多事。”

    走出来凤吟就感觉,如此下去早晚出事,庆隆自早就想分离出去,而今硬拉回来,可谓强扭的瓜不甜,自己一直也未同庆隆的兄弟同行,也难怪这些人跟自己不亲。

    经营之道,还真得好好摸索。气冲冲地来了又气冲冲地离去,凤吟是想看看庆隆的反应,自己能不插手太深就不插手太深,一切自治。

    行至半途,伯芳问:“师父,咱再去哪?”

    刚说着凤吟胳膊一横,伯芳提放不及,一仰身子就摔了出去。

    “你都怎么练得?一点趟劲没有!”

    伯芳没想到师父能突然如此考验他,心里惊慌,凤吟左手将镰夹在腋下,探右手道:“有多大本事使多大本事。”

    一掌就朝伯芳前胸打去,伯芳胳膊一架一滑,身子一旋就往凤吟怀里进,顺手就打了个掖掌。这一掌随着身子旋着往下磕,貌似问心,实是掖裆。

    凤吟只将身子一摆那掌就压着伯芳胳膊给托在下巴上了,上步一靠腿,不使劲伯芳就再次木棍般横翻倒地。

    “你这是跟谁学的?”凤吟有点失望。

    “童安祺……”

    “什么!”凤吟吼了一声。

    没想到凤吟无意一讲,竟把伯芳的心里话给唬出来了。

    五行拳之劲法可混可分,合而浑厚,分而清晰。练时一拳是一拳,用时伸手就来,八字十二形一穿插都带出来了。

    犁劲向前,破土两翻,用的是那个形状,这就是形意的间架,功力到了,靠着间架应上,都能打出乘风破浪的势头,甚至不用管对方,用就行了。

    若再找着对方一星半点的虚实,接手势如破竹。

    而最根本的根本,就是这个间架得出来,这其中就不是松松拔拔就能出来的。

    有教师说得好听,怎么浑身都是手,无处不弹簧。在这犁行枪扎的锋芒面前,照样瘪球放翻。

    所谓“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

    (能看懂多少是多少吧,见有朋友明知道咱没多大能耐还打赏,弄得过意不去,当认真写还得认真写。

    其实还是很欣慰的,确实启发了不少人,很多人也因此而受益,有感谢我的,有悄无声的,咱都理解。希望的是大家都能正儿八经地长进,而不是鹦鹉学舌,共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