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_第四百零八章 气象兴旺 纷纷来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八章 气象兴旺 纷纷来投 (第4/4页)


    大明已经完全让人失去了信心。那恰好出现在眼前的山东兵马就是最好的选择了,而且大凡这卖身投靠的勾当。都是讲究个宁早莫晚,这等热灶头,现在不烧,难道等别人都来烧了再过来烧吗?

    现在这些河间府的官们已经是暗地里捶胸顿足了,心想在自己身边有这样的一股势力,自己却好像是乌龟一般缩到现在,什么都不知道,事到临头才上前讨好,这是官场地大忌讳啊,做官这么多年,还犯这种低级地错误,实在是惭愧异常。

    所以这初次见面,就把示好的书信,效忠地书交给了胶州营,看似是把把柄卖给对方的低能白痴举动,可实际上却是彻头彻尾的表示忠心,意思是我的把柄都给你们山东兵马了,那咱们定然是一条心。

    当然了,这举动外人看来是高明无比的动作,但是河间府过来的这些官员人人都知道这么做,可见乃是个官场的常识。

    李孟从做盐政巡检开始到今日也算是官场的老油,尽管对这等勾心斗角的苟且之事不太了解,开始能大概领会其的奥妙。

    主簿袁宏递给李孟的一叠信笺,李孟拆开了上面的第一封信,看了内容之后,其余的信也就是看看信封上的署名,全部是有官身的,那就没有必要打开再看,信笺内容都是千篇一律。

    李孟笑了笑,随手把一叠信笺丢到边上的书案上,开口笑着说道:

    “回去找周同知安排下,凡是给咱们写信的,都派人去送点回礼过去,同时让灵山商行派人去开个分号,河间府紧挨着咱们,和咱们亲厚点,总归是没坏处。“

    袁宏笑着点头答应了下来,在边上拿着笔飞速的记录,没有抬头,稍微沉吟下,又是开口说道:

    “大人,今日来的十名河间府州县乡绅,有十五人说是山东比起北直隶气候要好,愿意送部分家眷过来安家,剩下的四十五人说是弟顽劣,愿意送到山东来从军,让胶州营帮忙管教一下。”

    说到这里,袁宏抬起头,用颇为严肃的语气说道:

    “这十名乡绅共送金三百两,银千两。还有两倍于此的欠条,这些都是送到军需处那边,并有专人看管核准。”

    金银之事,最难说清,偏偏袁宏是出面接待这些官乡绅的代表,收到的这些东西。自然要清楚严肃的算明白,并且走足了手续交到上面去,免得被人诟病,给自己添太多的麻烦。

    对袁宏地严肃,李孟不过是洒然一笑。表示没有放在心上,当然,那些人送给袁宏金银的事情,他早就是心有数,清楚的很。

    这欠条则是民间的智慧了,欠条上说着某某人欠胶州营多少银两,胶州营肯定没有借给他们真金白银,可他们却肯定真金白银有多不少的还上。原因就是这次没有带足了银两,打个欠条做个补充。

    河间府的豪族乡绅,做事就要比那些官实在很多,直接就是送上金银物资作为礼品,然后把家眷弟送过来作为人质。

    送钱,送人质,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加实在地表示了。他们的忠心耿耿自然更会被人相信,李孟沉吟一下,开口下令说道:

    “这些人的事情要快些办,他们的家属安排到掖县或者是平度州,好好待遇。那些弟编入济南府的武装盐丁,按照常例对待。”

    胶州营有许多在外办事地人员,维护这些人的忠诚度,除却培养对这个体系的忠诚和归属感之外,就是把他们的家属留在山东,这法最为可靠,李孟这个安排也是胶州营的惯常规矩,不过李孟拍打了两下,又是开口补充说道:

    “沧州的长芦盐场要尽快拿下,许给他们沧州的官员和豪族三成利。若是贪。四成也可以,尽快的把这个盐场出来地私盐控制在咱们自己的手。免得互相冲突影响,反而不美!”

    天下间两个最大的盐场,一是两淮,二就是这长芦,不过长芦盐场因为这些年北直隶屡次的鞑虏入寇,对生产和销售都是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一直相对凋敝,但李孟知道,因为自己的存在,这北直隶估计会太平很长的时间,长芦盐场地生意恐怕也会兴旺发达起来,要不把这个盐场掌握在自己的手,难道等以后让他给山东的盐业添堵。

    而且在大军急速的回转,从南直隶回山东,原本还贴的很近地两淮豪商都是噤若寒蝉,只有方家的老二骑着快马在半路上追上大军,先是祝愿大军此去北直隶旗开得胜,然后提了个事情,说若是大军得胜,还要把长芦盐场抓在手,免得今后麻烦。

    现在大军进了河间府,自然没有放过这盐场的道理。

    这边袁宏又是记下,这位胶州营的主簿一边记录,一边在心赞叹,大帅真是算无遗策,看来这次军费最起码不亏。

    河间府的州县官,地方上的豪绅大族的表态都是做出了处置,袁宏却又是开口说道:

    “大帅,今日间来劳军的官员和士绅们都是去往东光县休息,不过沧州知州的一名师爷留下来,说是要投奔大帅,请大帅给他安排个位置。”

    听到这个消息的李孟,第一反应是皱起了眉头,这么说来投奔就来投奔,而且还是某官员地师爷,任谁也是不放心,李孟仅仅觉得有些不对劲,而跟随大军地山东盐帮的黄平,对这个师爷地判断直接就是jianian细,要进来打探消息的。

    看见李孟的神色有些不对,袁宏迟疑了下才开口说道:

    “大帅,卑职也觉得有些问题,所以开口询问了下,那名师爷说是眼下大厦将倾,他又想做些事情,所以想在咱们山东找个安身之所……那个,大帅,这名师爷今年三十三岁,还有个举人的功名……”

    袁宏说的吞吞吐吐,不过他的意思却表达了出来,觉得此人是个人才,希望胶州营能够收用,此时的李孟已经笑了出来,从座位上站起来笑着说道:

    “袁先生,你可知道,周同知和本帅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也是这般说,难得有个有功名的,又这般想做事,让他全家搬来,寻个屯田田庄先做书办吧!”

    在屯田田庄之,完全封闭,而且又是繁琐民政农事,就算是真和外部勾结,也没有什么渠道和意义,同样的,在这种看起来劳心劳力,又没有什么前途的职位上做下去,更能考验一个人。

    “这人叫什么名字?”

    “回大帅,范恩禄,沧州人……”

    所谓气象兴旺,万众来投,这范恩禄不过是个开始罢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