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无功 定罪 送人头 (第3/4页)
了眼睛,放下了手地活计围了上来,热切等待答案,那骑兵吞了口气,用尽可能响亮清晰地声音喝道: “山东兵马在河间府全歼鞑虏四万大军,呈现首级和献捷的书都已经是在路上了!” 身后下马地那几个人纷纷的点头,确认此人所说无误,看他们身上的号衣,皇城的禁卫也是认得,这都是东厂、刑部各个衙门的差役。 既然这么多人确认,想必这在京传扬的消息并不是假的了,大胜,大明兵马对鞑虏的大胜,这名小宦官越想越是兴奋,冲着身后交待了几句。转身朝着皇城内跑了进去,边跑边喊: “陛下大喜,陛下大喜,山东兵马在河间府全歼鞑虏四万大军,报捷书已经在路上了!!” 这紫禁城地规矩,如果有皇帝关切的大事。并且要让群臣知晓的,一般都是口口相传,层层通报,一刻也不要耽误。这名小宦官这么高兴的大喊,又是如此的大喜之事,马上就是人人都跟着喊了起来。 “山东兵马在河间府全歼鞑虏四万大军……” “山东兵马在河间府全歼鞑虏四万大军…….” 随着那小宦官在皇城内奔跑,这捷报的速度却以比他奔跑更快传向朝会地大殿,朝堂已经是陷入了安静之,众人刚刚落井下石的把周延儒打入万劫不复之地。正是要喘口气休息休息的时候,这边却传来了殿外的呼喊。 大胜的消息确定了,京师彻底无忧。鞑虏遭受重创,大喜,在朝臣后列的几名年轻御史满脸兴奋的站出来,刚要说什么,却看见整个的大殿安静异常,方才热火朝天上奏皇帝的那些重臣大佬,此时都是口鼻观心,一句话也不说。 这些年轻地御史觉得不对,都是悄悄的又是站回了自己的位置。朝堂上地众位大臣已经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这时候,大殿关闭的大门“吱呀”一声,被奔跑着来报信的小宦官推开,这小宦官满脸的喜意,他想着如果这个消息被皇帝和大臣们听到,肯定也是惊喜异常,没准还能得个赏赐什么的。 但也算他见机的快,推门进来,刚要充满惊喜的喊什么。却见到殿内一片死寂,皇帝瘫坐在龙椅上,朝大臣们都是低头肃立在一旁,想来他们已经是听到了捷报,可眼下的这种模样,倒像是打了败仗的模样。 这小宦官也是个头目,记得当年杨嗣昌自尽,朱仙镇大败地时候,皇帝和大臣好像都是这个模样。这到底是怎么了。明明是大喜事……. 已经站起来在皇帝身后的王承恩看见这兴冲冲跑进来的小宦官,自然知道这人到底是为什么跑进来的。可这时候根本不是说这个的好时候,这小宦官也是他自己的亲信之一,本来是想着今天锦上添花的。 可皇帝这般想法,那就不要火上浇油了,崇祯皇帝几乎是半躺在龙椅上,闭着眼睛,好像是睡着了一样,王承恩皱着眉头,举起一只手拼命的向外挥着赶人,那报喜的小宦官也已经反应过来,低着头,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站在门边的两名大汉将军又是把门关上,除却这声门关闭的响声之外,在殿内已经是听不见别的声音了。 那小宦官出去之后肯定是说了什么,能听到殿外喜气洋洋报捷的声音,以大殿为心,逐渐的远去,慢慢的消失不见。 胜利大捷的消息却已经是在京师传扬开来,原本民间就是在庆祝,经过各个衙门探听的人确定,这狂欢地气氛更是高涨了一层。 噼里啪啦地鞭炮声已经是响起,皇城在京城之,京城的动静在皇城之也是听得清楚,外面喜庆地气氛十足,但这皇城之的气氛却好像是在办丧事一般,皇帝闭着眼睛瘫坐在龙椅上,下面的大臣们却在飞快的交换眼神,山东总兵李孟居然能全歼入关那四万多鞑虏大军,就算是战报虚假,打个三折,总归也是大胜了。不知道将来会如何,这军将可是比那左良玉要强很多,值得交往啊! 而且这李孟除却当年听说有阉党做后台,在朝没什么奥援,这不是互补吗,下朝的时候除却跟那内阁大学士陈演套套近乎,还要琢磨琢磨这件事。 崇祯皇帝终于是睁开了眼睛,在那里有气无力的说道: “诸位爱卿,山东总兵李孟立下如此大功,自当封赏,你们看,应该给个什么样的赏赐呢?”
左都督、山东总兵、援剿两淮军务并且有镇东将军的封号,尽管李孟不声不响的窝在山东,可这些年军功积攒,大功小功积攒在一起,按部就班的封赏。所谓山东李二郎已经是镇守山东的一品大将。 因为唐宋时节,将军号极为泛滥,所以明朝立国之后,对武将的称号控制极严,轻易不得有加将军号,即便是边重镇的统兵大将也不是全能加将军号。李孟所在的山东,在天启末年才设立地总兵,更是和将军无缘。 能一步步的走到现在,则是数次击败流民军队,并且齐河县那一战斩杀鞑虏千余,加上当时因为刘福来的关系,在朝可以运作一番,内因外因得了个镇东将军的加号。 这对于李孟来说,不过是正式场合上唱名的时候又要多念几个字而已。可对崇祯皇帝和下面的众臣而言,却是个实实在在地大难题。 今日间在朝廷上所说的事情,所牵动的内内外外的局势太多太多。每个站在这里的大臣和宦官,总是代表着这样那样的势力,他们的表态,肯定要影响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还有身后的势力。 利害牵扯,彼此纠缠,很多事情必须要在退朝之后,和其他地朝同僚沟通商议才能确定,此时什么话讲出来都不知道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对这样的场面,大明诸位大臣早就有固定地应对方法----低头沉默…… “诸位爱卿。这等大功之臣应当如何封赏,各位就拿不出个章程来吗?张国维,你是兵部的主官,你觉得呢!?” 张国维听到崇祯皇帝叫他的名字,立时打了个寒战,硬着头皮走出队列,看看崇祯皇帝的脸色,也看不出什么喜怒,再看看周围的同僚。则各个都是低头不语,张国维咬咬牙,迟迟疑疑的开口说道: “陛下,山东李总兵此次战绩太过骇人听闻,还要点验方能核准,兵部为公允准确计,总要见过首级才做数,肯定要有所耽搁,一时也确定不下。还望陛下恕罪!” 这番话却是个太平拳。把可能担上的责任全部卸下,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