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尺度差异 定计长围 (第3/3页)
赫,急忙忙的从王海队伍的两边撤走。 对方的反应出乎王海的意料,满清兵马的骄横是特色之一,
长久对汉族军队的胜利让他们有极大的自信。 王海本以为自己先是用各种小手段撩拨,然后率领这支三千人左右的队伍出城,对面的虏兵马肯定会不管不顾的围攻过来,只要是这种缠斗,就可以让胶州营的火器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汉城的另外一个方向,还有三千左右的兵马准备出城,到时候内外夹击,就算不能取得决定性的结果,可会给对方一个大败。 不过对方却这么谨慎,让计划落空,现场的烟尘慢慢的落下,能见度也是变得高起来,虏的主力部队正在未完成的营房之后,像是在等待接下来的战斗。 “大人,咱们是不是继续向前?” 看着王海始终是没什么反应,身边的一名团副守备有些着急,开口询问道,王海盯着面前的那些壕沟和木桩,还是抬起手的斧枪向前倾斜,行军的鼓声又是响起,大队徐徐向前。 走到那营房跟前的时候,王海止住了队伍,他能看见这片区域因为方才修筑营盘,从平坦变得支离破碎。 如果要穿过这障碍,己方的阵型就要变的分散,那这就是虏的机会,冲过来厮杀的华,自己的士兵都是在落单的状态下,根本无法抵挡,那时候肯定会导致溃败,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在这个边缘,能看到在障碍对面严阵以待的骑兵和步卒,就算是火铳兵在通过这片区域的时候,也不能排成队列,在这样的环境下,甚至不能顺畅的完成换装弹丨药,只能是成为敌人的。 如果这次过来的领军大将是鳌拜,王海作出的这个布置,肯定会让这鳌拜不管不顾的率军攻打过来,王海就可以趁乱获得胜机。 但这次的豫郡王多锋,尽管年纪轻,尽管平素里也是暴躁鲁莽之辈,可如今要考虑的事情可是要比鳌拜全面太多,战争都是政治的延续,这话或许没有人总结,但事情的道理就是如此. 如今的多锋必须要考虑这场战斗的胜败对他两白旗地位的影响,要考虑这胜败对摄政王多尔的影响,多尔、阿济格、多锋三兄弟是荣辱一体,而今尽管地位更高,可也是更加凶险的局势,必须步步小心。 走到这片区域边缘,王海手的斧枪竖立,身后的鼓手也是停止了敲击,这个步卒方队保持着静止的状态。 就在这时候,能看到残缺营房建筑的满清军队阵列向前微微移动,看着就是在等待步兵团通过这片区域混乱。 这片区域能够绕过去,可这样需要在绕过去的过程防御自己的侧翼,并且在拐弯的时候也是会有麻烦,人数不占优势的军队离开自己的堡垒,一定要速战速决才是万全的法,如果拐弯过去,未免耗费的时间太长。 “火兵做好断后,全队转向回城!!” 朝鲜驻军统领王海沉默的时间并不长,快就作出了命令,这个命令下达,整个的队伍之出现了短暂的嘈杂和混乱,胶州营的兵马出战之后,仅仅才有小胜,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要撤兵回城。 这消息要是传到山东去,岂不是会让军的同胞笑掉大牙,不过在鼓声和旗手的动作下,步兵方队还是原地齐齐做了一个转身的动作,但那嘈杂并未停止,王海眉头皱起,大声的喝道: “战时阵不得妄然喧哗,莫非以为本将行不得军法吗!!” 王海在李的身边时间太长,对于胶州营的将士来言,王海是被巨人阴影遮蔽下的人物,并没有什么出众的表现,夺取了汉城之后,才算是奠定了些许的威信,可大家心或许都未有信服。 今日间的嘈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出现,不过在胶州营之,这军法是大过天的规矩,就算是指挥官发布的是乱命,下属和士兵也必须要服从,事后自然有上面的人追究责任。 王海这声大喝之后,队伍顿时是安静下来,火兵则是留在队伍的后面,随时准备阻击追兵。 朝鲜驻军的这一撤离,在残缺营地后面等待的满清兵马向前涌来,不过也没有过那个营地,好像是把这片区域当成了他们自己的工事屏障。 在许多人的目光注视下,王海率领着部队缓慢但是顺利的退回了城…… 满清大军来袭,城内的朝鲜王族亲贵都是做了几手准备,弱国小民素来以强者为尊,不管说谁胜利都要奉承好了,今天的战斗也一直是有王宫和各个大臣布置的眼线在城头观战,所有情况都是及时的回报。 王海从土围进入城池的时候,他的士兵都是脸色阴沉,王海也是好不到那里去,可朝鲜排名第三位的大臣右议政大臣却亲自率领大批人手披红挂彩的抬着各色礼品过来,说是要恭贺旗开得胜。 面对朝鲜人的奉承,王海没好气的质问道: “有什么胜利可以恭贺?” “天军今日斩杀虏首级近千,两千兵出城,虏万余兵马不敢擅动,这不是大胜,什么是大胜?” 面对王海的质问,朝鲜右议政大臣目瞪口呆,对于朝鲜这等小国,这的确是辉煌无比的大胜,而且还是面对满清兵马这等的强军,若是朝鲜兵马自己做到的,恐怕都可以被作为神迹载入史册了。 “这汉城看来是无法快速拿下了,本王的意思是再派出信使催促后队的民夫到来,用围锦州和松山的法,把这个汉城困死!!” 城外的多锋和鳌拜斩钉截铁的说道,初次的接战就打成这样的,两人心的侥幸都是烟消云散。 土默特部的轻骑小队已经是到达了大凌河拌的兴堡,这里已经是察哈尔部的控制范围,距离满清的义州卫不过两百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