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时间窗口 (第2/2页)
重比也在一点一左右。    到达战场上,因为烧掉了部分燃油,所以j15的空战推重比能够达到一点二。    这个推重比,足以使j15与f15c格斗,只是在遇到f22a的时候,仍然有点吃力。    重新编队后,j15分成两支机群,沿着图们江进入日本海,一支机群全南下,一支机群转向西南。    与空军的任务一样,海军舰载航空兵的任务也是佯攻。    不同的是,j15机群在缠住联军制空战斗机的时候,还得设法驱逐进入东朝鲜湾的反潜巡逻机。    为此,南下的j15机群把高度降到了五十米以下。    在这个高度上,高度表起不了作用,飞行员必须手动控制战斗机。还好,舰载航空兵的飞行员从海航中挑选出来,都是最优秀的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在二千五百小时以上,技术非常jg湛。    只有在这个高度上,j15机群才不会被e2d现。    收到加油机来的消息,确定j15机群已经进入战场后,杨禹方找到周渝生,让他给潜艇下达命令。    下达命令很简单,长波电台几分钟内就能把电报出去。    问题是,潜艇收到命令后,不见得会立即动攻击。    空军与海航提供的时间窗口非常短暂,j15机群无法坚持太久。只要联军反应过来,最多半个小时就能调整部署,用成群结队的f15c与f22a淹没j15机群,夺回东朝鲜湾上的制空权,同时知道潜艇就在附近。    潜艇能在半个小时内起攻击吗
    这个不由周渝生说了算,而是由汪誉涵与萨非墨说了算。    海面下,局面并不理想。    海蛇号机动到位后,没等多久就探测到了南下的两栖突击舰队。数十艘大型舰船高航行出的噪声非常明显,在一百多公里外就能探测到。随着距离缩短,海蛇号甚至能分辨出其中的护航战舰。    没什么好奇怪的,护航战舰与两栖战舰的噪声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拿伯克级驱逐舰与黄蜂级两栖突击舰来说,前者的排水量小得多,但是最高航行度快得多。为此,伯克级驱逐舰采用了高螺旋桨,而黄蜂级两栖突击舰采用的是低螺旋桨。    两种螺旋桨出的噪声并不一样,能被潜艇的声纳分辨出来。    现在,海蛇号只需要耐心等待。    问题是,需要多少耐心,或者说什么时候才是出手的最佳时机    从战术上讲,用鱼雷起攻击最为理想。如此一来,就得让两栖突击舰队靠近一点,最好能在二十公里以内。如果使用反舰导弹,这个距离可以稍微远一点,只是也要尽量控制在五十公里以内。    不是反舰导弹的shè程不够,而是潜艇的探测能力有限。    在不上浮到水面,用雷达获取目标参数的情况下,潜艇只能用声纳获取必要数据。在只使用侧舷声纳阵的情况下,潜艇的定位能力比较有限,也就只能缩短攻击距离,让目标进入声纳的测距范围之内。    如果海蛇号是一艘大得多的攻击核潜艇,情况肯定不一样。    可惜的是,海蛇号不是攻击核潜艇,而是短小得多的常规潜艇,侧舷声纳阵的线度小得多。    只是,在这场战斗中,到底用鱼雷还是用导弹,汪誉涵也拿不准。    海龙号迟迟没有出现,让汪誉涵不得不担心。    即便从最好的结果出,即海龙号已经机动到位,只是现周围还有美军的攻击核潜艇,而且是xg能先进的弗吉尼亚级,不得不把攻击机会留给海蛇号,主动扮演掩护者的角sè,汪誉涵也得担心两个问题,即海龙号有没有办法应付美军潜艇,以及海蛇号有没有能力支援海龙号。    这两个问题,让汪誉涵非常犹豫。    信任萨非墨,还是留上一手    此时,萨非墨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    确定附近肯定有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后,萨非墨再次让海龙号减。主动攻击美军两栖突击舰队肯定不大可能,即便甘愿承担风险,也没有把握在击沉美军战舰之前不被美军潜艇干掉。    萨非墨认识得非常清楚,成功的唯一希望就是汪誉涵及时调整角sè,担起主攻任务。    这样的话,海龙号就得替海蛇号打掩护,在美军潜艇袭击海蛇时,起突然攻击。    汪誉涵会抓住眼前的机会吗    萨非墨没有把握,所以他不得不有所保留。    如果海蛇号没有出现,海龙号就得冒险动攻击,同时得为美军潜艇留下几条鱼雷。    那么,用来攻击两栖突击舰队的只能是反舰导弹。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