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七学士(一) (第2/3页)
一个相貌清秀的道童。他年纪也就是十三四的模样,个头略有些偏矮,体型也显得瘦小,好像是育不良。一双澄亮明眸,好奇的向李言庆看去。 “师父不在家,施主若是有事,请改日再来。” 李言庆眼晴一眯,手指道童说:“你是李谆风?” “你是谁,为何知道我的名宇?” 果然是他! 李言庆呵呵一笑,“我是谁,先不告诉你。我听说,你喜好天文算数,阴阳之学。那我就考校你一下,能不能算出,我是谁?” 李谆风瞪大了眼睛,凝视李言庆半晌。 突然笑道:“原来是恩主登门,您是鹅公子,对不对?” 李言庆从未见过李谆风,而且这几年来,也是深居简出,很少抛头露面。麒麟馆开馆时,他作为主办人,曾出现过一次。被封巩县男的时候,也曾摆过一次流水席。不过那时候,李谆风还没有来,自然不可能见过李言庆。 此后,李言庆大都是在山上守孝,虽偶尔出山,也是为了去牛渚口、或者荥阳拜访朋友,匆匆来,匆匆回,见过他的人,可说屈指可数。 “咦,你居然算出来了?” 李谆风笑道:“这可不是什么阴阳之术,不过是小道猜出来而已。 公子器宇不凡,见我之后,既知我名,想来是认识我师父。我听赵师伯说过,鹅公子曾转战高句丽,带回二十四虎卫,更有黑白双煞随行。公子随从,皆虎狼之士,而且黑白醒目,小道即便是没有见过公子,也能猜出端倪。” 他笑嘻嘻,手指李言庆身后。 言庆这才醒悟过来,连连点头。 “小道长,你师父和赵道长,去了何处?” 李谆风说:“今天是薛公子和道信法师在麒麟馆中论道。师父和赵师伯得了邀请,前去观礼。” “那你为何不去?” “我也想去,只是前两日功课未曾做好,师父罚我在观中抄写百遍…… 小道才抄写了六十余次,所以无法前去观礼。” 薛收是个典型的儒家士子,而且河东薛氏,也是少有不重并修之法的世胄家族。薛氏门风,以儒学为主,辅以兵学六韬。故而薛氏族人,有学识渊博的名士,也有征战天下的将军,可是从未有过玄学大家。 而道信得禅宗三祖僧璨衣钵,佛法精深。 心缘寺和麒麟馆距离又不甚远,所以彼此间交流也颇多。 薛收和道信之间的儒佛之争,已经持续一载。每月十五,两人都会在麒麟馆的论经台上进行争辩。渐渐的,这场儒佛之争,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李言庆当然知道这经筵盛会。一开始薛收和道信争执的时候,房玄龄还写信,让言庆对此多留意。不过李言庆却不在意,甚至暗中推波助澜。如此一来,这儒佛之争,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甚至连远在成都的法顺大师,也派人前来参与。 法顺派人前来,儒家学子,当然不会袖手旁观。 于是在去年年末,有长安园子监博士,大业五年明经科进士,衡水人孔颖达入住麒麟馆,参与经筵。孔颖达虽非什么大人物,可却是孔圣后裔。加之三世博士出身,在士林颇有名望。 随着双方后援不断增加,这麒麟馆经筵,也就成了一个士林盛会。 为此,李言庆可谓是费尽心思。 他不仅仅是想这盛会仅限于儒佛之间,还希望把道家,同样给卷入其中。 可惜道家名士,多沉迷于修仙,少有人对此生出兴趣。不过现在看来,随着麒麟馆经筵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道门中人,也渐渐坐不住了…… 袁天罡和赵希谯,此前对经筵不屑一顾。 李言庆几次邀请他们,都不肯参与。可是今天,两人却主动前往,这是否也说明,道门意动? 越热闹越好! 李言庆想到这里,心中暗笑。 他看看李谆风,突然问道:“李小弟,可愿随我一同观礼?” 那语调,颇为诱人,活脱脱好像是勾引小红帽的狼外婆。李谆风虽则学识不差,可终究是个小孩子。是小孩子,就难免会有凑热闹的心理。他早就想去观看经筵盛会,只是袁天罡一直不同意,他也无可奈何。现在,袁天罡已经卷入其中,李谆风这心里,就好像有一只小手,不停抓挠。 他下意识的轻咬指甲,颇有些扰豫。 李言庆说:“既然你不愿意,那我也不勉强。我先走了,你慢慢抄写经文,看好道观吧。” “要是我去了,师父责怪怎么办?” 李谆风终于忍耐不住,开口询问。 言庆笑了,“你若是自己偷偷出去,你师父当然会不高兴。可现在,你是随我前去。你师父就算要责怪你,我也会为你求情。” “那说好了,若是师父责怪,你一定要为我说话。” “呵呵,一言为定。”李谆风顿时兴高采烈,说了一句,“等我一下。” 他跑回道观,收拾东西。 李言庆则站在道观台阶前,负手等待。 “少爷,干嘛要带个小道童回去?” 雄阔海忍不住低声询问。自从言庆被封为巩县男爵之后,雄阔海就在雄大锤的叮嘱下,改变了称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