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败类_第二百一十五章 皇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五章 皇帝 (第2/2页)

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很难让人相信他是帝国的农部相。

    黄友义伯爵,中年人,一脸精明的商部相。

    喾里,内务部助理,非常阴险的人,也是他通过十年努力慢慢架空了老亲王,是李家必杀的人物之一,排名只在赵福之后。

    再加上黄德胜,长安城城防军司令,和皇家近卫军统领武权重,和书记官依思就是武的六大心腹。

    几人小声的在会议室内交谈着什么,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都是皇帝陛下一手提拔起来。也是职位最高的人物。

    他们也对目前的帝国形式持不乐观的看法,几大家族的冲突已经有越来越明朗的趋势,以他们强大的潜在势力,召唤军队来助阵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几大家族或多或少都有布置在长安城周围的军队。

    而且根据情报指示,李家族和武家族的几万私兵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在几天内赶来京城参战。

    这二家的封地都处于帝国铁路线或者河流覆盖的地方,调兵遣将异常容易。

    皇帝陛下在会议室内的门外徘徊了起来,他忽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去和他们说什么,书记官依思虽然心中诧异,但脸色依然神色不变,近十年的生涯,早让他学会了不动声色,无论看到什么都要保持宠辱不惊。

    他太了解皇帝了,不夸张地说可能比皇帝陛下自己更要了解。

    此刻的情况,皇帝陛下明显是失去了方寸,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皇帝陛下毕竟也是个人,而不是神。是人就会有些弱点,他最缺乏的就是果敢手段,他可能是个不错的政治家,但绝对不是个合格的帝王,英明的帝王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杀伐绝断异常干脆。

    可他时常会犹豫,尽管他的手腕非常高超,把几大世家之间地关系平衡的非常好。至少不会有哪家独大,影响到皇权,而且他有绝对地自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几大世家绝对不敢有谋反的心思。

    其实还是他自己的平衡之策害了他,让外人看来会觉得皇帝陛下有点懦弱。这才有了李家族和武家族对他的步步紧逼。

    可这一切的内幕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二个有千年底蕴的家族地潜在势力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李家,作为以前的皇族,统治这个帝国近千年,拥护者必然不少,虽然曾经被他祖母武明空大杀特杀一番,损失了元气,但筋骨还在。

    老亲王的狡诈贪婪,李浩天的不动声色,表面上二人好象都被架空了,可实际情况只有天知道。至少皇帝陛下可以肯定,这些年来二人暗中不知道培养了多少死士,现在在加上李贤的崛起......威胁已成啊。

    皇帝陛下都开始有点怨恨他的父亲武二世了,当初就是他父亲重新扶助起了李家族用以牵制武家,现在在这么发展下去,情势完全失控,养虎遗患了。

    不过细细一想,皇帝陛下也觉得父亲可能也是无奈之举,当初的情形比较危急,李家族只差最后一步,起兵叛乱,拨乱反正了,当地地驻军又都是他们的嫡系,要是派兵镇压的话,那内战可能就会打响。

    武家以前一直默默无闻,但自从出了武明空后,权势之心日重,不但发动了秋日政变,除去了好几个政敌,更是对原皇族李家大开杀戒。

    要不是为了牵制他们的野心,武二世说不定也不会复起李家族。

    皇帝陛下论血缘关系还真不好说,他的奶奶是武家的,他地母亲还是武家的,其实他身体内流淌着二个家族各百分之五十的血脉。

    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属于这二个家族的任何一个,也没有家族归属感,这才使他失去了武家或者李家的鼎立支持。

    为了制衡,他没在娶武家的女子为妻,而是选择了刘家的小姐。

    没想到,这又间接的捧起了刘家族,可近十年来皇后家族的表现,特别是自己无子,又让皇帝陛下深深的忌讳起来。

    其他几个老牌家族也是趁着这个机会扩大了权利和影响力,因为都是几方争相拉拢地对象,左右逢源地不亦乐乎。

    这才有了今时今日帝国复杂的局面,皇帝大权旁落,几大世家争权夺利。

    皇帝陛下从来没有这么坚定地想法过,现在他迫切想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铲除几个家族,重新竖立起大唐帝王的威严,已经提上了计划日程,可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