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8 人参荒(新书已上传求支持) (第1/2页)
收费章节 38人参荒 谢谢“lylpljm”的粉票。 ‘女’生网有个年度新人王的评选,靠粉红票总数来评的,汗颜,扑街货芙子挂在最后一位,大家用粉票捧捧场,还有新书已经上传,喜欢新文类型的,把推荐票投新文吧,谢谢~ 把小鲜送到了“梅子饭团”后,王帅还将‘药’草搬了下来,并客客气气地提出要进去和梅念打个招呼。 照着辈分,梅念比王帅的祖爷爷同一辈,比起张绿袖还打了一辈,王家是老世家,虽说梅家如今已经没落了,可王帅也不敢轻视。 进了‘药’店后,梅念不在,黄‘药’师负责招待了两人。 送走了王帅后,小鲜就问起了梅念的去处,她记得梅念体寒,冬季是要越冬去南方避寒的。 “老板娘这次没有去南方避寒。不知道老板娘有没有和你提起过南边的徐家。徐家一直都是在南方经营‘药’草生意的,近端时间,不知道为什么,徐家频频有动作。”黄‘药’师提起了‘药’店近期的生意,一脸的烦闷。 “梅子饭团”看着不起眼,实则在华北一带的中草‘药’市场就很有些影响力。 和小鲜看到的不同,‘药’店的主要利润并不是靠那些常用的草‘药’批发,而是靠着批量不大,价格却很高昂的高级‘药’材。 “北京临近东三省,每年的过节,照着国内的传统,晚辈给长辈,下属给领导,少不了要提些拜年礼。”黄‘药’师将‘药’店今年遇到的困境一一说了出来。 人参就是其中一种很抢手的年礼。往年到了二月份,店里的百年以上的野参库存就有几十斤,今年别说是野参,就是参场那边的普通参都少了很多,“梅子饭团”已经断货了好几次了。 客人来了一次,没货还能来第二次,如果来了两次,还是没货,就难再来第三次了。‘药’店的生意受了不少影响。 “人参多是东北产的,徐家在东北也有势力?”国内的产参地小鲜知道是在东北一带。 不过黄‘药’师再补充了些,早几百年前,自然环境还比较好的情况喜爱,赣南、豫冀南、鲁西一带也有野参分布,只可惜现在都已经找不到了。 “那些都是题外话。老板娘得了消息,徐家在东北尤其是黑龙江一带,大量收购人参林地。好些和老板娘联系的常年供货商都联系不上了,”梅念拿参最讲究质量,联系的都是些可靠的参客和产量质量稳定的人参园,合作的供货渠道也就那么几条。 今年下半年开始,这几条渠道就依次被掐断了,等到梅念察觉时,已经是年关,野参和园参的供货都跟不上了。 “师叔去了多久了?”小鲜在北校区忙着实施c区改造项目,外面的事是完全不知道的,联系上一次徐兰雅在‘药’店卖假参,大致也能推断出徐家在东北人参上早就已经起了歪脑筋。 梅念离开也有小半个月了。 一月前,‘药’店的一个老主顾,预定了株百年野参。 梅念当时就从长白山那一带托人求了一株,说好了年前来取。 可是店里的伙计不懂事,半个月前,一不留神把那株参给卖了。 店里只剩了些陈的参须,好在那客人念着‘药’店的情面,拿了参须暂时用了,说是年后再来拿参。 梅念在市里问了下,实在找不到合用的野参,只得是亲自去东北了。 黄‘药’师也知道梅念的身体,上一次去天山一带,寻找天山红莲,就已经让她的元气大伤。 今年北方严寒,比起往年雪积得厚了十几厘米,长白山一带,只怕气候更恶劣。 “能联系上师叔吗?让她赶回来,只是百年野参,我这次送过来的那批‘药’草里就有几十只人参,成‘色’不会比野参差。”这些人参都是小鲜在模拟课堂中的场景之一,万林丘陵里找的,当时也没特别的心思,只是想着不拿白不拿,想不到现在倒是派上了用场。 听小鲜这么一说,黄‘药’师才仔细查看起了小鲜送过来的‘药’草。 从普通的草‘药’再到那些五十年生和百年生的首乌,人参,看得黄‘药’师面上一会儿红一会儿白。 “这些人参是哪来的?”黄‘药’师的一双老眼,也是看过了各类参的,人工养殖的园参和野参的差别看得是芦头、皮、须、纹路。 小鲜送来的参从外观看,不像是野参,亦不像是园参,一时之间,连黄‘药’师也琢磨不透了。 “别琢磨了,那些都是我种的。‘药’效不敢说比野参好,但也绝对不会差。再想黄师傅你的头发和胡须都要跟‘毛’师伯一样掉光了,”小鲜开玩笑着捋了掳黄‘药’师的胡须,“您要是不确定,就先拿去试一下,‘药’效好再拿出来卖就是了。” 从万林丘陵里采摘处理的参是很古怪,光是靠着小鲜来区分,效果应该不会比野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