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6 早知私情 (第1/2页)
“是,公子说,晓园里那梅‘花’台就是二房名下的院子,大娘子要是喜欢……” 驭龙把陈文昌回来后的打算细细说着。 这并不是陈文昌自己的安排,而是按族里的意思,他要帮着叔老爷在明州城蕃坊里把陈家货栈扩大。 另外,叔老爷提过,打算在京城效外刘家村捐一块地开书院,公子也要帮着打理。 然后才能开自己的‘蒙’学。 这小厮最后还补充了,这些话都是在家里,老爷亲口吩咐公子的。 唐坊跟来的几位mama没有出声,河房里安静得只有呼吸声和窗外的水‘波’声。 季青辰看不到驭龙的神‘色’,但她能听出,这名义上是家里父亲的吩咐,其实是陈文昌自己有了主意后去说服父母的。 要知道,陈文昌他是受宠的小儿子,可不是王世强那样不受待见的庶子。家里又不是穷得没有产业给他生活,怎么可能舍得他到外地去谋生吃苦? 她分明听到,她屋子里每个‘妇’人都在脑子里为她飞拨着算盘珠子,噼叭疯响。 留在明州城,是吃亏了还是赚了? “大娘子——” 劳四娘左思右想,觉得陈文昌的打算很是明白: 成婚后,大娘子和他当然也住在晓园,两三年回一次泉州城拜见父母。 过得一段时间,陈洪自然就回泉州城去了。 接着,陈家在明州城扩大的生意谁来做主? 不就是季青辰? “大娘子——” 乌氏果然也算清了这笔生意,顿时也觉得占了便宜。 八珍斋的股份虽然少了,但说到底,八珍斋回东海的生意。在明州城才方便控制, “大娘子和陈纲首,是商量过把唐坊工坊迁到明州城来?” 乌氏低声问着。 季青辰和福建海商的妥协,不是完全停止山寨货,而是在山寨货上挂起八珍斋的正品名头。 她买了大宋朝廷认可的驰名品牌,贴牌生产八珍斋唐货,而陈家得了唐坊分利的实惠。 但制造工厂仍然是唐坊的工坊。 本来。这个合资工厂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不会是她季青辰的。 应该是陈家的子弟。比如陈文联或是陈文济。 驭龙听到她们在里面商量,连忙又补充道: “公子说,他已经和族里商量了。让文济公子回泉州城去。让文联公子到京城去分管一 些生意。” 季青辰一听这话,就知道陈文济和陈文联在纪府‘春’宴上的事情已经传到他耳朵里去了。 骏墨又道: “还有这将来生意上的事情,大娘子也许就要劳累了。” “这件事,我听明白了。” 季青辰琢磨着想下来。知道陈文昌没指望她能帮着他去开‘蒙’学了。 他要老婆家少拿聘礼,就只能在婚后让老婆控制合资产业。安‘插’亲信,把吃过的亏想办 法补回来。 至于他自己——陈文昌在生意上明显就是个甩手掌柜,他根本就不会管这些。 “多谢你们家公子在这件事上用的心思。等我和二郎、三郎商量过后。就给他个回复。” 她想得更明白的是,陈洪只要她不去泉州城。就不用防着她抢他庶子的家主之位。 远在明州城的她,对大房而言反倒是个助力。 否则陈文昌迁居的事件,不会这样容易在族里通过。 她笑着赏了驭龙。又说了明天坐船去半路迎着陈文昌的事情。 等得驭龙准备告退,她微一迟疑。想起楼云说起陈文昌当初在京城里也参加叩阙上书,还是唤住他,委婉暗示道: “你们家公子,这次回明州,也和不少师友亲朋友通了消息?他有意去京城里谋个坐席教职?” 大宋两位官家在几年里连续驾崩,还有四年前官家‘逼’宫登基的事,在唐坊时她并不太在意。 这次回了明州城,她的感觉毕竟不一样了。 第一件,纪府二公子曾经离开四明书院到京城就学国子监,与同窗们一起在京城闹事。 这是去年的事情,为的是赵愚汝被贬出京,死在路上。 士子们叩阙当然是骂韩宅胃陷害忠良,故意毒死赵愚汝,要官家把这‘jianian’相革职。 韩宅胄当时虽然服了软,把赵愚汝的罪名开释,恩荫了子弟,还给他死后表奏了忠字谥号。 但这人秋后算帐也绝不含糊,被他找茬革了功名的士子不知凡几。 ‘逼’得这位纪二公子不得不逃到寿威军里去保住功名。 没有这件事,赵老夫人岂能如此匆忙让他娶顺昌县主,说到底是为了替他谋个勋贵子弟的武职,在宫里当差也就避开了和书院士子们天天‘混’在一起。 而他要是不娶赵德媛,楼云也不至于到她面前来。 更不会重新提起往事。 第二件,就是陈文昌。 “以往并没有听说你们公子要来明州城的事。他在泉州蕃坊不是已经打算买下隔壁两座小院子了?” 她不由就觉得,陈文昌突然要在明州定居一定有原因。 会不会是前阵子在三元阁和旧友们诗会后,他才想起的念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