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74 正统之争 (第1/2页)
那一天听谢道清说了一些宫中旧闻,季青辰亲自送了谢道清回家。 趁着这时机,她终于也说动了她去刘家村的学院里看看。 所以,选好了日子,她坐了车,接了谢道清一起去京城郊外的刘家村时,心里还想着那天在夕阳下这‘女’子说过的话。 “刑皇后所愿,何其之小,又何其之难。” 那时,她记得谢道清叹笑着,转眸看向了她,说道: “姑姑说,当时的吴太后,也就是吴贵妃,她何尝不想早做皇后?但她悉心‘侍’候从北方送回来的韦太后,从未提及让官家立后。在她登上后位之前的那些年,她曾经手写过一副方斗,贴在了她所居寿‘春’宫的书房‘门’楣上。” 谢道清轻轻地笑着, “姑姑说,她写的,不过是个贤字。” 如今,那位以贤为志的吴贵妃,早已历经四朝,当朝官家登基的诏书都是由她所发。 想起那天的话,季青辰今天出‘门’时都特意路过了许淑卿的房间过道,她抬头把那终于贴正了的贤字看了又看。 许淑卿是不可能知道这个掌故的。 她甚至都能知道许淑卿为什么找谢道清要了这个“贤”字。 那是因为谢道清给人的第一印象,用这个字来形容是贴切不过了。 也是因为这个贤字,她才想起了请谢道清去一趟刘家村。 尽管她简直不明白谢七娘子为什么要捧出这样一个人去争皇后。 官家他再缺老婆,再要抬举谢家,他也不可能找个半瞎子当皇后吧? 尽管有这样的想法,她也知道谢道清和宫中谢尚宫关系密切。 谢国兴、谢国运两兄弟已经被拉向了谢道清, 只有楼云还在观望。 至于官家——等贾氏、阎氏、李氏、谢氏四‘女’同时进宫后。才知道官家最后的心意。 也许,谢尚宫的意思就足以隐约表示出官家的意思? “那就是季坊主你要开的书院?” 在书院工地前的松林子边停车后,谢道清并没有从车上下来。 她虽然会提着‘鸡’蛋一个人走街穿巷来回拜,但回去时也准备没人送就雇好小车的。 现在郊区的书院还是‘乱’木灰堆的‘混’‘乱’,工人里还有士子冠服的人影。 季青辰知道,她还得小心她这个皇后备选在士林里的风评。 经了这回王仲文大战孙昭的戏目,从京城到两浙直到福建。上百座的州县官‘私’书院全都牵扯了进来。 听说。京城里官伎酒楼里的生意都清淡了三四成。 以谢道清之明,她不会以为谢七小姐搞定了楼云这个采访使,就搞定了舆论。 “这也不算是我的书院,是陈家捐的地,王家向两浙路的官商募款子建学舍。” 她微一犹豫,没有提她在楼云的求亲贴子看到的内容。因为江浙六大纲首都有份,所以楼云通过胡、谢两家的纲首。暗中在这书院里投了一批钱。 “喏——谢娘子,那一位就是我提起过的王先生。” 季青辰揭了一角窗帘,远远指着工地上的王世强。 她当然也不会见王世强。 更不会让谢道清去见他。 她探头出车帘,召了陈文昌的伏虎过来。在车边小声地和他说了两句。 伏虎还不明白地小声回着,道: “大娘子,让王先生清场避开。请谢娘子看一遍书院……” 你不是传信给王世强,说是要让他拜见一位贵人。 他不在场怎么见? “谢娘子是什么人?怎么能和外人说话见面?我这样不懂规矩的?” 季青辰嗔了他一句。伏虎陪笑着连忙去了。 谢道清坐在车里,是季青辰保证过完全不需要出车,她才答应来书院看一看的。 京郊的刘家村在京城以北,平常也是官宦富室‘女’眷们踏青的地方,近秋的枫叶鲜‘艳’飞红。 季青辰租了三四台马车,拉上了许淑卿和仆‘妇’们,又叫了姬墨带了六名坊丁护车。 只当是出‘门’游玩。 她拿出了一个曲折的圆筒,架在了车壁边早就打好的圆‘洞’上。 谢道清好奇凑上去一看。从圆筒玻璃里上,居然可以清楚看到另一面车‘门’前的景物,伏虎的背影就在她眼前跑着。 她吃了一惊,然后马上就笑了。 季青辰知道这折光的望远镜吓不住她,同样笑着道: “我在谢老大人的府里,看到他书房里、外都悬着铜镜,只要一抬头,‘门’也不开就能看到房外拐廊上走来的人。 影像折‘射’的原理,不干好事需要保密的大户人家经常用的。 书院上的人都散了,伏虎回来驾了着车,在工地上慢慢行走着。 她们坐的第一辆马车是陈家的,看起来就和陈文昌平时来这里看工地一样。 谁也不知道,里面的皇后备选正从圆筒里看着书院的左馆右舍,藏书楼、讲书堂、喂马池、‘射’箭校场、涤心院等各处建筑。 除了跑马‘射’箭的校场在季青辰的要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