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67 不再娶妻 (第1/2页)
过了几天到了官家的生日,不仅是上下相庆,金国国主也遣使来庆贺。 大宋对金国每年的贡币没有断绝,但官家如今已经不是完颜国主的侄儿。 他第一回可以端坐在垂拱殿上,不用站起来接受金国使者的朝拜。 为了这件事,朝野内外都是欢欣不已,觉得总算是出了一口窝囊气。 而肖抚宁因为官家万寿节的大赦,提前被放回了家。 那一日季青辰和陈文昌都在后街扑了空,却是牢婆子早就来向肖娘子报喜讨赏钱。 肖抚宁遣了纪府、陈府、楼府的家人各自回去给主家报喜信,她自己雇了只小船去刑部大堂领了赦罪公文。 这几日她也留在了京城里。 正是夏秋相‘交’的时节,官家万寿节时喜欢到西湖上来游船,与民同乐。 这一旧例人人皆知。 城中官宦、富室、士人、甚至京城内外的小民们都会抢前几天到西湖边去占地扎棚子。 到官家驾临的那天,西湖边彩帜飞扬,人山人海。 陈文昌在彩棚里踱着步,双眉深锁,伏虎小声地劝着道: “公子,肖娘子这事有季娘子和楼大人在打理。皇后娘娘的堂哥谢纲首不是也来 别院里拜访,和叔老爷谈了好半会?叔老爷都说,只要肖娘子能叫官家赞上一句有才情,他不拦着你娶她为妻。” 公子你如今是心想事成,还有什么好愁的? “季娘子——楼夫人那里有话过来了没有?” 伏虎摇了摇头后,陈文昌突地脚步一顿,苦笑叹着, “这事是我错了。” “公子?” 伏虎大惊失‘色’。听出他这话里竟然是打算放弃娶肖抚宁为妻的意思。 “我也是知道季娘子和楼大人为了退亲的事心里亏欠于我。我才执意请他们出面相助。” 陈文昌废然坐在了棚中‘交’椅上,想着那六首诗词。 任何一首都足以让写诗者传名天下。 那如果真是老宋僧所作,在唐坊宋商里怎么可能没有耳闻? 这只可能是季青辰的手笔。 “她自己的诗才,却为了我这桩婚事托了肖娘子之名,我岂能忍心如此?” 陈文昌心里懊恼,伏虎想劝一句,却不知道如何劝。 季娘子是‘女’子。又曾经是公子的未婚事室。她也许就如孙昭孙老师府上的娘子们一样。 孙家娘子们都读书识字,也会写诗,但她们受的家传理学却认为诗词小技。有损‘女’德。 她们和两浙一带的书香之‘女’不一样。 浙学一系的儒者家中,都不禁止‘女’儿写诗。如果‘女’儿天生有诗才,父母兄弟都会为此而得意。 有才‘女’之名也会为说亲时添上砝码。 只要她们嫁的不是理学一系的姻亲。 “季娘子是外夷出身,她的‘性’子更偏于天然质朴。不是太讲究礼数。要不是与我订亲,她哪里会藏着这些诗才不显‘露’出来?” 陈文昌沉着脸。站起来连连叹气, “就算不是她写的,也总是她唐坊中人所写。那样旷世的才学,六首诗词也不像是一个人的作品。任是一人都不应该被埋没。更何况是为了我这一桩婚事?” 季青辰坐在画舫里。楼云隔着帘子在隔舱里听着。 肖抚宁含着泪,深施一礼,双手‘交’还了诗卷。道: “多谢大人与夫人为贱妾如此费心。但此等大恩,贱妾不敢……不敢承受。” 季青辰并不意外。 陈文昌那日读了六首诗。在后街小院里凝视了她半晌,然后沉默离去。 那时,她就知道这事要办砸了。 她千算万算,算漏了陈文昌的二房吃够了山寨货的亏。 就算不提假冒山寨货有多召陈家二房的不喜欢,仅是陈文昌这人的‘性’情,他当然就并不喜欢这样冒领他人诗名的事。 “陈山长和你说过了?” 季青辰暗叹一声,看了看肖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