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06 夫妻同命 (第2/2页)
楼云的机会。 季青辰坐了河船,一路驶向了太仓。 途中她还叫人递了信给二郎,说她去了太仓。那边的事他不用出面。 她知道太仓县的县官姓左,是个王世强资助读出来的左氏子弟,所以她也不去县衙‘门’里以势压人。 在太仓河码头,她直接换了小船。去了唐坊耆老的家里。 太仓一县里溪流、水道,小渔船搭货到港口做小生意的人很多。 港口里的海船远不及唐坊当年多,但也渐渐有了几十条泊在港内。 除了把田地租出去给佃户开荒种粮,唐坊人都习惯地占了河道、港口附近的地。 他们盖屋子、盖货栈、开商铺。 “大娘子?!” 她进了当地的季氏大货栈,如今的大掌柜季洪还吊着一支在械斗中受伤的胳膊,板着一张马脸在算帐。 突然间见得她的身影。季洪大喜迎了上来。 因为王夫人是云相公的亲戚,章家老大又不是唐坊的人,二郎一直压着这件事不让他去京城里拜见大娘子。 他本来以为大娘子不会管这争官职的事了。 没料到莫婆子这样大的脸面。 他一边叫着伙计沏茶送茶点,一边又催着一路派人分头去唤,叫道: “快去知会各位耆老,说大娘子来了。” 季青辰也没有别的话说,就让迁到太仓的九位唐坊耆老们算了算各家名下的田地。 除了各府的田庄子,唐坊每家每户也有几十亩的地。 这是当初她用唐坊公帐上的钱买下来,分到各家名下的。 最近几年,各家各户少不了也用‘私’房钱买了一些地。 总而言之,大家确认了唐坊的地很多,散布在了太仓六个乡。 作为农户总代表的耆老们一起出发,去找了嘉定乡的乡长,告诉他: 朝廷不让械斗,乡里乡亲伤了和气也不好。 章家老大当押司,你们不服,那大家就竞争上岗。 …… “糊涂了不是?这只是听着新鲜罢了。” 楼鸾佩坐在内宅里,眉‘毛’也不抬地笑着。 她慢慢啜了一口夏日里的热茶,这才道: “mama你替我下田庄子里看收成时,不知道这些吗?乡书手升任押司,都是要在县下各乡里挑选。看看乡书手每年征税完成的数额、劳役的安排、还有识字算帐的能力。这难道不是择优之选?这又和什么竞争上岗有什么区别?这不过是同一件事,按他们唐坊的说法不一样罢了。” “是,大小姐。老婆子糊涂了。” 楼鸾俩的‘乳’娘于氏本来还有些担心,现在一听觉得很对,顿时喜笑颜开。 嘉定乡的乡书手于老三,那可是她娘家的侄儿。 这孩子也能读会算,办事能干,除了嘉定乡不如昆山乡大,他怎么就不能当押司了? “大小姐,姑爷那边……” 成管事在站在正房‘门’外,毕竟心里有担忧。 他是于氏的儿子,和楼鸾佩、楼云是一般的年纪。 于氏嫁的丈夫是楼鸾佩母亲陪嫁过来的娘家人,也就是楼大公子病逝前的随身管事。 当初就是这‘乳’兄弟,帮着大小姐办了去成都府考神童试的假户籍。 没料到居然‘弄’出了‘私’奔事。 他是一心想去成都府拜见姑爷,为大小姐辩解几句的。 “不用了。百年是个‘精’明人。他只要算着和离后他不会吃亏,他就要和离。但他要是算着和离后他吃了大亏,他自然就不会和离了。” 楼鸾佩叹了口气,迎着于氏心疼她的眼光,笑着, “mama,我当初选了他成婚,就知道将来少不了这样的事。只是没料到这几年的夫妻做下来……” 她没料到,王世强对她如此狠心…… 偏偏对那季氏念念不忘。 ‘逼’得她不得不如此保住自己的正室之位。 明州楼氏,岂有下堂之‘妇’?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