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30 两难 (第1/2页)
初一一整她都陪在凤栖宫,因为太子妃也病了。 窦家事发,太子妃也从而得知了霍达夫妇这些年来犯下的罪孽。事实上这些年她略有感受,可是当事实真相全部袒露在她面前,她承受不了。 谢琬看着沉浸在自责中的太子妃,也曾分神想到假若殷昱不承皇位之后太子妃的处境。霍家这次是必然要对天下人有个交代的,那么假若娘家失权,殷昱再放弃皇位,会不会等于在太子妃的心上更插上把刀呢? “我知道,你们有你们的想法。”临走前太子妃拉着她的手,幽幽道:“这宫里的事我都看腻了,谋,斗争,从来没有一是消停的。我自己的子过得一塌糊涂,没有权利让你们再步我的后尘。所以无论你们怎么选择,我都不会责怪你们。” 谢琬沉默良久,最终点点头,离开了凤栖宫。 她的确厌倦了争斗的生活,可是她与殷昱现在却也处于两难处境,太子妃没有别的儿子,殷昱如果放弃皇位,又该挑谁来坐这个位子?殷昌是资质不够,祈王楚王都已经过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如果他们有这个争位的意思,在这次清剿行动里必然会出一出力。 回府的路上殷煦不时地抬头看她,她心不在焉地搂紧他,冲他笑了笑,然后去看窗外的街道。新年的礼花遍布了大街小巷,孩子们在雪地上撒欢,炮仗惊得前来凑闹的小猫小狗掉头又跑了。 殷煦看着这景笑起来。他搂着母亲的脖子,手指在她的眉间轻抚,说道:“母亲不开心。” “母亲怎么会不开心?”谢琬笑着将他抱在膝上,幽幽道:“母亲最开心了。” 殷煦往她眉间轻轻地吻了吻,声气地道:“母亲别怕,煦儿会帮母亲把所有坏人都赶跑的,西北的鞑子,东海的倭寇,还有欺负殷家的那些人,父亲不忍心杀的。等煦儿长大了。都让他们一个个好看!” 谢琬讶了讶,“谁教你的?”她可不会认为一个三岁的孩子会知道鞑子和倭寇。 “姑姑说的。”殷煦露出一脸祟敬,“姑姑还说,父亲和母亲太端正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欺负。姑姑让煦儿可别像父亲和母亲这样。该凶的时候还是得凶。” 谢琬目瞪口呆。殷昭隔三差五跟殷煦在一起。就跟他说这些? “姑姑还跟你说什么了?” 殷煦直了小背说道:“姑姑还说,让我好好念书明道理,好好跟着父亲学武艺。然后保护母亲。” 谢琬讷然半晌,摸了摸他的头。 殷昭这孩子,从来没有正式掺和过政事,个看似有些不羁,可是每每判断事物又自有独到观点,在制度森严的宫廷里能够养出这样的子,也算是异数了。 她的医馆经营得有声有色,胡沁仍然在馆内坐诊,同时还应殷昭的要求收了几个孤女为徒做医女,随着安穆王府声威渐高涨,胡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于是医馆的东家是嫁入鲁国公府为世子夫人的赤阳公主的事也逐渐传开。 百姓们对于殷昭的善举百般称赞之余,对于鲁国公府的好印象又加深了几分,顾家的人但凡走出去便会有人远远让道,这使顾家上下都感到备受尊重。鲁国公夫人因此对于殷昭暂时不生孩子的事也彻底放了手,摆摆手让他们自己过自己的子去。 殷昭用她自己的方式为皇家和勋贵之家树立良好了的口碑,在谢琬去到医馆打了几回下手之后,逐渐别的勋贵府年轻女眷们也开始坐不住了,先后自发地加入殷昭谢琬的组织,每月一次地到医馆帮忙,顺便也赞助些药品和物资。 医馆里除了胡沁外全是女的,没有什么不方便,在殷昭带动下,京师里开始活跃起一股温暖而充满着关怀的力量。 各勋贵府里的名声也因此开始有所回升,各家子弟见自己的妻子meimei都变得积极和忙碌,不再拘泥于后宅的明争暗斗,被人当着面夸赞了一段子,也自觉有些汗颜,十个无所事事的少爷里头倒有六七个重拾起了书本兵器。 京师气氛如此之好,躺了几的太子妃也觉与有荣焉,消雪的那迎着阳光出了门,召见了各府的夫人们,行了赏赐以作激励。殷昭顺便央着淑妃给医馆重写了牌匾,选了元宵节这样的好子隆重的挂了牌。 挂牌当殷昭拉着谢琬密谋了半,请她出面带头为医馆成立一个后援队,让自愿加入进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