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76?封城 (第1/2页)
相比于拥有大量炼铁和铸造工匠的汉人国家,缺少工匠的大厥在铁器锻造方面一向是很弱的。 因此胡人军中当中能穿上铁制铠甲的只是极少数上级军官,大部分胡人士兵上穿的都是自制的皮甲,有些比较穷的士兵甚至连皮甲都没有,直接赤上阵。 胡人士兵上的皮甲或许能够阻挡普通刀箭的攻击,但在这些能够轻易击铁制札甲的铅弹面前,简直就跟纸一样脆。 每个被铅弹打中的胡人,就算不死也会重伤。 拇指大小的铅弹在火药的爆击推动下,只要一旦入人体就会造成可怕的伤口,重则直接致命,轻则血流不止难以闭合,根本无法再作战下去。 由于双方距离较远,导致火枪的命中率并不高,但每波一千六百多颗铅弹的同时击,命中率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士兵们没有作好掩护的话,几乎每一波狂风暴雨一般的击都能轻易放倒三、四百人。 三、四百人的伤亡是什么概念?城头之上能站人的地方也不过是几千人罢了,能站在前排箭的士兵就更少了,大概也就几百人左右。 换句话说,火枪阵的每一波击,都能直接收割一半以上的前排士兵,这样的杀伤力实在太恐怖了。 更要命的是,这些火枪兵几乎没有停止过开火。 每当一波击结束后,只要等上几秒钟时间,第二波攻击就会接踵而来。 然后是第三波,第四波,第五波……根本就不给胡人士兵任何喘息的时间和机会。 仅仅半个时辰,这种连续不绝的连战法给城头上的胡人士兵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以至于到最后,有越来越多胡人士兵开始本能地蹲下来寻求掩护。 不再像之前那样直直地站在城头之上,依靠早已熟悉的连箭阵来对前方的敌人发起攻击。 因为根本就打不到,那些西北火枪兵全都站在弓箭的程之外,他们的箭矢根本就不到那么远。 反观汉人的火枪,却能轻而易举地打到他们。 这种程上的巨大差距,几乎让所有胡人弓箭手都为之绝望。 看到有这么多弓箭手都蹲下来不再箭还击,怒急攻心的万人长铁山立刻对着他们大声叫喊:“你们都蹲着干什么,快给我站起来!给我,死这帮汉狗!死他们!” 听到上官的命令,原本蹲在城头上的胡人弓箭手们不敢违令,只能趁着枪响过后的间隙,一起站起来朝下方同时箭。 一时间,箭雨纷飞,不断从城头落下飞向前方,气势惊人。 然而结果还是一样,绝大部分的箭矢都没能落到西北军的阵中,全都在半路上就力竭落地了。 只有少数几支由特制长弓所出的箭矢能够落入前方的枪阵当中。但由于距离太远,原本就已经是强弩之末的箭矢根本无法穿那些火枪兵上所穿的铠甲,几乎毫无杀伤力可言。 就在这时,西北军的火枪阵开始反击了。 随着火枪阵中不断响起爆鸣,并且伴随着火花和浓烟出现,一波由一千六百多颗铅弹所组成的弹雨再次无地打在城头上,几乎瞬间就击中了两百多个没得及躲闪和掩护的胡人弓箭手。 一时间,城头之上惨叫声四起,那两百多个中弹的胡人士兵随即倒地不起,伤亡惨重。 其他胡人弓箭手见状,赶紧再次蹲下来,利用箭墙来保护自己。 万人长铁山看到这一幕,感到既愤怒又无奈。 他没想到大厥横扫八方、名震天下的连箭阵竟然会落到如此难看的窘境。 同时,他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说不出来的恐慌感。 他隐隐觉到,这个战场已经不是他所熟悉的战场了,而战争也不再是他所熟悉的样子。 好像有什么东西变了,变得难以捉莫和可怕。 而这一切的改变,就发生在前方的火枪阵中。 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有这种想法,站在较为安全的城楼上观战的一众胡人将领和幕僚也是看得心惊战。 他们不是没有见过火铳阵,因为不久之前攻打宛州之时,谢家就在城头让火铳兵对城下的大厥士兵发起击。 在那场对攻战中,许多人已经知道了火铳无论是程还是杀伤力,都远胜于弓箭。 然而由于火铳命中率低,而且谢家仅有三千多杆火铳,对大厥造成的伤亡并不是很高,因此许多胡人将领都觉得这火铳也不过如此。 但现在发生在他们面前的这场枪箭大战,却完全颠覆了之前的所有印象。 由八千多个火枪兵所组成的大型火枪阵,其杀伤力实在是太惊人了。 站在城头上的弓箭手们别说是反击,根本连头都不敢抬起来,只能龟缩在箭墙之下。 这还不止,据东、西、北三处城门的传令兵所报,那三处地方也同样经受到火枪阵的连续攻击,城头的弓箭手同样被猛烈的弹雨给压制住了。 而且每一处的火枪阵都跟南门一样,足有八千多个火枪兵在开火。 光是一个城门就有八千多火枪兵在隔城进攻,那四处城门加起来岂不是足有三万两千多个火枪兵在同时开火? 宁家竟然有三万两千多杆火枪?! 这不算还好,一算之下顿时让所有人感到头皮发麻。 从谢家那里缴获回来的三千多杆火铳跟宁家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两者相差了近十倍。 天啊,宁家究竟是怎么在短短几年间造出这么多火铳来的? 还好新京城高墙厚,火铳再厉害也无法穿城门和城墙,这多少让众人感到安心一些。 “难道我们就只能站在这里白白挨打吗?”一个胡人大将十分生气地说道。 “下,我们不是从谢家那里缴获了几千杆火铳吗?不如就用它们来对付城下的西北军。总比什么也做不了来得强。”一个幕僚提议道。 大王子阿罗布一听,立刻同意道:“好办法,就这样做。” 很快,那几千个被俘的汉人火铳兵被带到了城头,然后接替弓箭手的位置对城下的神机营士兵展开了反击。 这招果然有效,胡人弓箭手虽然不到那么远,但火铳却可以。 几轮开火后,还真就打伤了十几个神机营的火枪兵。 “岳父,不如我们将火枪阵后撤三十步看看。”池非看到这样,于是上去小声建议道。 宁志远点了点头,立刻下令所有枪林阵中的士兵后撤三十步。 当枪林阵后撤三十步后,很快效果就出现,从城头下来的铅弹就很少能再中人。 宁志远看到真的有效,不开怀道:“臭小子,真有你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池非答道:“其实理由很简单,我刚观察了一阵,发现谢家造的这批火铳,程并没有我们自家造的火枪打得远。 估计是火铳兵们害怕炸膛,所以不敢加太多的火药。 另外枪管的内径够不够直,管壁光不光滑也是决定火铳程的一大因素。” 池非的推测可以说是完全正确。 由于工部造出来的这三千杆火铳所用的铳管不像池非的兵工厂那样是用简易机统一打孔研磨而成,而是靠人手钻孔逐一做出来的,导致每一支铳管的内壁都厚薄不一。 这样的铳管一旦加入过多的火药,就极易炸膛。 火铳兵们为了不让手中金贵无比的火铳炸膛,每次装填弹药时,都会下意识都减少火药的用量。 这样一来,虽然减少了炸膛的风险,但其程却会大打折扣,自然落后于定量装填的火枪。这就是两者的差距所在。 宁志远大笑道:“原来是这样,还好这回带你过来了,你当记一功。 孟平,给我继续开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