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本地红桔 (第1/2页)
水果的季节很强。 这个时候已经是冬季了。 大批的水果也开始上市。 主要是甘蔗,苹果,桔子,柚子。 水果批发这边占地很大,原本规划的地方明显不够用,有棚子的地方,是有固定摊位的,本地的水果贩子,先把水果买下,在里面营业。 里面人声鼎沸,光市场内的这一块儿,就不下几百人,到处都是繁忙的影。 而市场外面的马路上,就是卸货区了,到处都停满了货车,大大小小,有4米2的,有3米2的,但更多的是小四轮,甚至还有几辆手扶拖拉机。 摆满了一地的货框,扁担。 范阳眼睛毒,粗略逛了一圈,便分出了进口区,和出口区。 本地产的水果,主要是红桔,和梨。 本地的水果贩子,会在乡下设点,收购农民的红桔,有渠道的,就直接拉到外地。 没渠道的,或者滞销的,也会拉到批发市场来。 作贸易的,最好是来回都有生意。 那些跑运输的,也不愿意返空。 最好是达成双边交易。 一项一项的摸索吧,这有助于范阳快速的了解四川的农业布局。 出门就是一辆东风牌的平板货车,长约4.2米,宽3米,护栏标准的只有60公分,上面加高了1米,也就是1米6高的车厢,上面搭了篷布。 下面围了一群小贩,车的后门打开,货车上面站着4个人。 在上面忙得不可开交。 一个老板,挂着个腰包,穿着件皮夹克,手里拿着个计算器。 旁边还站着个妇女,手里拿着个本子,脚下一杆台秤。 还有两个人,大冬天却只穿了薄薄的一件衣服,一看就是水果市场的临时工,一看就是下苦力的。 在帮忙搬货。 而旁边的牌子上写着:“红富士苹果,不选,不枰,8毛钱一斤,一箱35斤,皮重8两,一箱28。” 一看包装,就是普通的纸箱,宽约60公分,外面木框都没打一个。 有两箱拆开了包装,放着样品。 底下的小贩就挤在那里看货。 虽然明明白白的写着,不枰,但那些斤斤计较的小贩,买了水果,往往也要求枰一下,不然他心里就憋得慌。 枰了过后,还得把纸箱拆开,检查下面有没有塞着木板,检查一下水果有没有坏的。 就搞得焦头烂额。 “喂,老板,一箱6个硬伤,你这个必须给我换……” “这箱不要……” “凭啥子不给我换嘛?” “不换你走得出?老子给你垫车滚滚。” “换换换,不要急,不要急,那个,喂,你还没给钱那。” 范阳摇摇头,没挤上去。 在心里默算了一下。 这样的包装,码高一点,一车能拉1000多箱,毛算两三万的交易。 还是不错了,这是大老板了。 那苹果一看就是汶川引种的,个头没那么大,要陕西的红富士品相最好。 都是引种的曰本富士山苹果。 他批发价8毛钱,进货价应该在5毛钱左右,汶川隔这边不远,运费应该在2000块钱左右,除去烂的,和卖不掉的,一车苹果,咋都能挣几千万把块钱。 半个月为一个周期,如果下乡去收,或者一个月,这生意都是能做的。 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做,这也讲个先来后到,你要提前建立好自己的渠道,比如大户果农,你要提前沟通好,每年都合作,别人才会愿意卖给你。 还有市场的容量有限。 每年新季的苹果,刚开始的几车,肯定是最好卖的,运气好点,一两天就卖完。 但你去得晚了,遇到尾市,特别是这个时期的货车,特别容易抛锚,再遇到拦路抢钱的,这个年代抢车成风,车上没几个押车的,很多路你都不敢跑,堵个车什么的,风险还是很大,就更别提翻车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