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本地红桔 (第2/2页)
。 所以说也不是稳赚,还是有很大的风险。 还有一点就是人际关系。 你觉得钱好挣? 你跟风,小打小闹没有关系,可要是心大,去抢别人的大生意,后果怎么样,就不好说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 本地的水果批发市场,也绝对是龙蛇混杂。 范阳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是有把头的,有人罩的,如果自己要经手这个生意,肯定方方面面都要注意到,需要打点的地方很多。 可现在,这些不是他考虑的。 九瞟眼不是能吹么? 他要是啃得下来,范阳并不介意送他一条财路。 绕过那辆大货车,后面还有些小四轮。 价格也差不多。 这些都是些小本生意人,一车拉个几千块钱,主要是周转要快。 小本的水果生意,最好是自己有车,像这样一辆农用的小四轮,几千块钱就可以买到。 几趟生意,就把车钱挣了起来。 所以说作生意挣钱快呢。 但人就是这样,什么都要靠人带,对陌生的事,总是不敢轻易去尝试。 在那几辆小四轮也看了一圈,发现价格很乱。 前面的大货车,8毛钱一斤,后面的7毛,6毛都在卖。 范阳呵呵一笑,摇摇头:“看来本地的把头,不够强力啊,物价都控制不好。” 就代表着九瞟眼要挑战的难度,降低了不少啊。 苹果的利润还是不错。 范阳又转到红桔区。 本地的红桔,价格就惨了,惨不忍睹。 一两毛钱一斤。 还无人问津。 这个价格,连运费都不够。 范阳都懒得去问,四川的红桔产业,萧条也不是一年两年了。 滞销的果农,不甘心果子烂在树上,一个个愁眉苦脸,有些不远几十公里,就靠肩扛手挑,还一大早就过来摆摊,穿得破破烂烂,看着四周繁忙的影,偏偏红桔区一片冷清。 范阳摇摇头,算了,自己现在也没有这个能力。 把化州桔饼引进过来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这个年代真正苦的,还是农民。 范阳本来想走,但心中一动,还是走了过去。 这边连车都没有,全是大挑小挑的担子摆在那里卖。 几个农民缩在墙角那里抽烟,这么冷的天,就坐在地板上,有两个五六十岁的农民,一个老头,一个大妈,看来是困得很了,两人缩在一起,那个大爷伸手揽着老伴儿,让她埋在自己膝盖上。 冻得干裂的双手,破烂的衣服,花白的头发。 手里捏着半块又干又硬的馒头,脚下一个皱巴巴的绿色塑料袋,里面似乎装着几个饼子,旁边一个搪瓷茶缸。 范阳看得心里一酸。 走上前去。 还没走近,那一群农民之中,就有个人站了起来。 一看范阳的穿着,精神一振,快步走了过来,大约四五十岁的样子,穿一件中山装,头发也是花白了,看起来像个乡村干部的样子,快步走上前来:“老板,看看桔子吗?本地红桔,2毛钱一斤,你要得多,还可以少。” “是吗?怎么这么便宜?” 那中年人眉头一烂,想起什么,从裤兜里摸索一阵,摸出一包红梅,递给范阳一支:“没办法,卖不出去,您是做水果生意的吗?” “嗯,您是?” 那中年人看范阳点头,脸上一下来了精神:“您好您好,我是凉水井乡的支书,我们那里盛产红桔……”可说着说着,却没有了下文,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推销这个红桔。 叹了口气。 “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昨天早上就来了。”那村支书答道。 “昨天就来了?那你们不会在这里守了一天一夜?” 那支书揉了揉乱蓬蓬的头发:“今天要是再卖不出去,也没办法了,只能再挑回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