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1200年树龄 (第2/2页)
们去安排明天的行程。” “等一等。” 金成焕又把两人叫住:“还有个事情,会社方面,再一次决定降低采购成本。” 两个外贸职员一听:“再降?怎么降得下来?” 富平本地,柿饼的批发价都是2块钱一斤,由于量大,而且是出口订单,已经被他们压到了块6毛钱一斤。 “还降多少?” “20个点。” “20个点?”其中一个外贸职员惊讶的说道:“块3?这绝不可能。” 金成焕手一摆:“这是会社方面的决定,你们不用再说,这次的磋商,我亲自来谈,出去吧。” 两个职员把门带上,回到自己的房间。 “块3?喂猪呢?猪饲料都不止这个价钱,这些韩国人太贪了。”一个愤愤的说道。 另一个则要老成得多:“他要谈,就让他自己谈吧,反正没签购销合同的,他愿意砍价让他自己去砍,谈崩了也不怪我们。” “万一这单黄了呢?刘总那里,咱两怎么交代?” 老成那个说道:“这有什么,还不是拿那么多工资。”回头却骂道:“早点谈崩早点回去,都他吗耽误半个月了。” 两个职员穿好衣服鞋子,出去安排车了。 而另一边,范阳等人,早就赶到了富平。 富平是一个县,地方不大,处于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坡的过度地带。 秦岭余脉。 在地理上,属于半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 气候上,属于暖温带季风型气候。 和汶川差不多。 都是农林生产适宜的地区。 山区的植被丰富,树木高大,含氧量高。 走到这个地方,空气又变得清新起来。 和汶川不同的是,这个地方的农业,也搞得挺不错。 山坡上有一层层的梯田。 富平是个农业大县,下属32个乡镇。 这32个乡镇,都有栽培柿子。 但不是每个乡镇,都以柿子为主要资源。 因为这个年代的经济效益,还不明显。 种了也挣不了多少钱。 所以优良的柿子,柿饼,只有几个乡镇在主要生产。 其中最主要的柿饼产地,就是马家坡。 也叫马家坪。 那颗朱元璋御封的凌霜侯,就在这个地方。 范阳的目的明确,没有过多停留,问好路,就往马家坡赶去了。 在山间小路随意的涂抹着方向盘,范阳打开车窗,几人欣赏着路边的田园景色。 忽然看见前面一处空旷的山坡。 上面生长着一颗光秃秃的树子。 生长得盘根错节,张牙舞爪的样子,偏偏树子还挺高。 树上一片叶子都没有。 树干也是漆黑的。 可偏偏那些枝头上面,挂满了金黄色的柿子。 一片叶子都没有,却挂满了果子。 这个视觉感官,挺神奇的。 初次看见的人,不大不小,都会被震撼一下。 可无论大军还是红兵,赵光明也好,农村里都是见惯了柿子的。 也没什么大惊小怪。 只是感觉到亲切。 把车停下,到那颗柿子树下面转了一圈儿,应该是颗野生的柿子树,也不知道多少年了。 也没修枝剪果,没人管理,所以柿子的个头不大,只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可是多。 上面的柿子没人摘,好多挂在树枝上,都快焉了。 地上也掉得到处都是。 “走吧,前面就是马家坡了。” 前世范阳来过,还曾专门来参观过那颗凌霜侯。 上了乡村公路,经过马家坡的坳口,却没有看见后世的《世界最优良柿子产区》的牌子。 现在92年,富平的柿饼,还藏在山旮旮里,未经发掘。 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贫困线的样子。 来之前的路上,都只偶尔看得到几颗柿子树。 一进马家坡,柿子树就多了起来。 也开始成片栽种了。 有好几个果园,都是以前进献贡品的。 而柿子树,是著名的长生果树,最著名的那颗凌霜侯,又叫柿寿星,已经有200年的树龄。 历史是极其悠久的。 所以富平的柿饼这么出名呢,那几片山林,几百年的果树,也有很大的关系。 你其他地方,还就是弄不出别人这个味道。 路边的农舍,早就开始制作柿饼了。 其他地方作柿饼,都是晾在簸箕里晒。 而富平则是挂起来晒。 就像吐鲁番葡萄干一样。 也像东北的玉米棒子一样。 农民的家里,屋檐下挂满了一长串一长串的柿子。 就像门帘一样。 透着金黄的颜色,煞是好看。 顺着乡村公路,范阳直接把车开到了马家坡乡公所。 让大军和红兵等在车上。 自己和赵光明进了乡公所。 没多久一会儿,面色古怪的出来了。 一上车就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少有的骂起了脏话:“这些韩国人,太他吗牛了,连购销合同都不签,这不是傻比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