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章:1200年树龄 (第1/2页)
出了羊rou泡馍的馆子,两个韩国人又去游玩了一番。 此时的西安旅游产业,文化虽厚重,却还没发展到那个地步,还在大搞经济建设,基础建设,根本没发展起来。 到处都在修路。 扬尘根本没去治理。 空气感觉是浑浊的。 还有关中平原的地质较松软,紧挨着黄土高坡,土壤和地表的沙化很严重。 去参观过兵马俑的人,肯定都知道,埋葬兵马俑的地方,就是泡沙石坑。 所以西安这座古城,给人的感觉是昏昏沉沉的,不像海南,那种天高水远,空气带着咸咸的味道。 也不像藏区,高原地带,感觉天蓝得舒服,空气清新得像薄荷。 市中心还好,四周的风景区,情况就更糟了。 你要是站在古城墙下,看见下方的十里沙场,眼睛一闭,那种杀声震天,黄沙蔽地,要是再来阵妖风,感觉就像沙尘暴一样,呼啦啦倒下一大片。 真有点电影大片的感受。 那些唐砖汉瓦,传自先秦战国的巨石城墙,传递着一种与其说古朴,不如说灰扑扑的感觉。 西安的职工和家属,主流的城镇人口,都忙着上班。 这些风景区只有些老头老太太,偶尔一些年轻人也多是小贩,再加上偶尔有农民的牛车,马车客串一下,一不小心古城墙下还拉泡牛粪。 都90年代了,还给人一种看古旧墨片的感觉。 而这古旧当中,两个韩国人,穿得花里胡哨,大冬天带副墨镜,还烫着一头卷发,其中一个还挑染成金黄色。 挂着一副相机。 在这画面当中极有存在感。 举着相机不停的捕捉着四周的画面。 老旧的牛车,破败的城墙下面,穿着洗得发白中山装,颤颤巍巍的老人。 偏偏还有一些陕北农夫,头上裹着白帕,手上一副架架车,上面堆几个麻袋。 两个韩国人好的不拍,净拍这些。 即时出盒的照片,明明90年代,他硬是给你拍出了一个民国时期的水平。 那个朴正宇,手里抖着一张相片说道:“成焕西,这些相片寄到民国杂志社,他们正在做印象中国,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金成焕不屑的摇头。 逛得也差不多了。 在翻译程宇的带领下,就准备返回市中心下榻的宾馆。 路边的一个水果摊贩,上面摆着梨子,苹果,桔子,柚子。 关中平原的地质松软,是农业大省,陕西引种的红富士,比曰本源产地品相更好。 此时水果摊上的一堆红富士,个头比成年人拳头还大。 红得诱人。 摊子上的老板热情的叫道:“喂,老板,买点水果?” 两个韩国人停了下来。 翻译看他们很感兴趣的样子,便问道:“多少钱一斤?” “3块5。” 两个韩国人站着不动。 程宇就打算自己掏钱,买几斤。 便挑选了0个。 摊主麻利的装进塑料袋里,拿着一杆手提秤,秤好:“4斤2两,给你算4斤,4块钱。 程宇正准备付钱。 金成焕手伸了过来,将塑料袋按在摊子上,一手背在身后,用韩语说道:“程宇君,告诉他3块钱,否则不买。” “无所谓的,我请客。” 金成焕眼一瞪,很认真的看着程宇,说道:“告诉他,三块钱。” 程宇搞不懂什么状况,却不敢拂逆了他。 这两个韩国人,一路游山玩水,大手大脚的花钱,却在这两块钱上较什么劲? “贵了,我这两位外宾说3块钱,便宜一点。” 那摊贩说:“说好了的,咋变了呢,不买算了。” 金成焕转头便走。 可没走两步。 那摊贩叫道:“哎算了算了,回来,3块钱卖给你了。” 得逞之后,金成焕嗤笑的说道:“消费是消费,那是我愿意,但一个商人的立场,就要学会在各个方面降低成本,程宇君。”伸手拍了拍程宇的肩膀:“你要学的还很多。” 看见金成焕勉励的眼神。 程宇受用不尽,站直了身体,学着韩国人照搬曰本那一套,微微鞠躬:“谢谢成焕西指点。” 回到下榻的宾馆。 隔壁房间住着两个男的,是连云港一个外贸公司的职员。 一路跟随着两个韩国人,为他们代理出口报关的事项。 说好了一个星期,就该搞定的。 可这两个家伙一路游山玩水,即使到了西安,还去爬了趟华山。 他们在这宾馆都住了一个星期了。 早就等的不耐烦了。 看见两个韩国人回来了,立刻跑过去敲门。 不耐烦的神色,却不敢表现出来,他们和灵岩公司已经合作了三年。 每一年,都能挣到一笔可观的代理费用。 小声的说道:“金成焕先生,我想提醒您,您的商务签证已经过半了,回去还有报关流程,再不能耽误了。” 金成焕放下手上的相片,还有点意犹未尽。 想了下,还是说道:“那明天就去富平吧。” 两个外贸职员便说道:“那就不打扰您了,早点休息,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