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 春耕与防疫 (第1/2页)
帝国从神历三年三月开始就在准备阿尔泰区和粮仓区的农业生产。 像土豆和小麦已经开始大面积的培苗了。 为了应对未来的变幻莫测的小冰河气候。 阿尔泰区今年将从铁卫城到天鹅堡之间的广阔平原之中,开垦一百万亩耕地。 另外还有西额尔齐斯行省的前哨区也将在额尔齐斯河北岸开垦五十万亩耕地。 粮仓区同样将国营农场的面积提升到一百五十万亩。 今年全国国营农场的种植面积将达到三百万亩。 而民营的种植面积则变化不大。 同样今年在牧业方面,帝国农业部已经利用冬天的时间,在额尔齐斯河沿岸、中央行省、中河行省、西北海行省,建设了三十七个青储厂和九十个干草厂。 每个青储厂年产青储料五十万吨左右,预计今年青储料总产量将达到一千八百万吨左右。 每个干草厂年产干草三十万吨左右,预计今年干草总产量将达到两千七百万吨左右。 当然目前看来,青储厂和干草厂的数量还是太过于保守了,因为帝国吞并了漠北和东北海之后,带来了庞大的牲畜资产。 目前农业部初步统计帝国的存栏牲畜数量大概为一千一百万头左右,这个数字是帝国本土中国营加民营的总数量。 而漠北行省和东北海行省并没有在统计数字之内。 从缴获和人口数量来看,农业部估计漠北和东北海地区的存栏牲畜不下于一千万头。 加上帝国还要向雅库特人输出一大批干草和青储料。 以一头牲畜平均一天消耗五公斤青储料和十公斤干草计算,两千万头牲畜一天需要消耗十万吨青储料和二十万吨干草,半年消耗一千八百万吨青储料和三千六百万吨干草。 就算是一部分民营牧场自己准备了一部分干草和青储料,但是考虑到牲畜繁衍。 帝国农业部生产的青储料和干草,也仅仅可以勉强应付罢了。 这些日子一直在升龙城当宅男的黄豪杰。 在四月份开始,就不停的在中央行省各地进行巡视考察。 此时正在铁卫城的国营农场还有民营农场进行考察。 农业部部长铁林海在一旁陪同着。 眼前是一大片的甜菜地。 土地刚刚解冻,农场负责人就组织了农工开始翻地。 黄豪杰蹲下来抓起一把黑色的土壤,典型的黑土地,相当的肥沃,这些黑土是西伯利亚千百年来植物腐殖沉积下来的,比起华北平原那些被过度开发的土地,简直是强太多了。 “阿海!化肥厂弄得怎样”黄豪杰将黑土撒回田地,起身问道。 “回陛下!目前工业部只建成一个年产一百吨左右的硝酸铵工厂、一个年产一千吨左右的硫酸铁工厂,一个年产一百吨左右的过磷酸钙工厂,钾肥方面还有在研究中。”铁林海对于农业相关的产业显然烂熟于心,连忙向黄豪杰汇报了相关数据。 事实上磷肥工厂可以顺利投产,主要是之前帝国拥有一个火柴工厂,需要需要用到磷灰石来提炼磷,所以才可以那么快。 帝国境内的磷矿分布相当的少,仅仅在阿尔泰山发现两个小型的矿场,加起来磷灰石的可开发储量不足六万吨,简直少得可怜。 同样钾盐矿也一样,在阿尔泰山脉的盐矿中有一些小型的伴生矿,这些伴生矿不仅储量小,而且开发难度相当的大。 目前矿产资源部正在全国各地勘探,尝试寻找大型的富矿场。 “嗯!我会敦促内阁,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力度的,对了,今年的作物比例是怎样的”黄豪杰点了点头,毕竟就算是技术达到了,没有足够的原材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陛下,为了增强帝国的粮食安全,今年国营农场的三百万亩土地中,有两百万亩将用于粮食作物的种植,剩下的一百万亩,种植甜菜、亚麻、向日葵、大豆。”铁林海粗略的向黄豪杰汇报了相关种植情况。 “这么说,今年你们打算将棉花剔除啊!”黄豪杰明显没有在经济作物听到棉花,便向铁林海询问道。 “是的,陛下!主要是棉花不太适应帝国的气候,和我们预计的情况大大不如,而我们考察过民营农场种植的亚麻,发现亚麻非常适应帝国气候,加上亚麻的纤维可以生产麻布,亚麻籽可以榨油,所以今年打算种植亚麻来取代棉花。”铁林海连忙解释道。 毕竟黄豪杰当时批准他们种植棉花的时候,他也不太了解,棉花究竟适不适应帝国。 “阿海!你们农业部做的不错,知道错误就要改正,我们到民营农场看看!”黄豪杰将并没有责怪他们,毕竟这里也有自己的一部分责任,更何况大家当时都不知道种植什么合适。 一行人向河南岸而去。 为了方便管理,帝国的国营农场和民营一般都是泾渭分明的,国营集中一大片,民营也集中一大片。 趁着坐船过河期间。 黄豪杰翻阅着农业部的年度计划书。 三百万亩耕田,两百万亩粮食作物、一百万亩经济作物。 两百万亩粮食作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