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零零之与熊共舞_第一百七十五章 恒明会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 恒明会谈 (第1/2页)

    神历四年二月二十三日。

    黄豪杰飞艇抵达旅顺城。

    在帝国的金币攻势下,旅顺城已经被修建得固若金汤,基础设施也完善了起来。

    他在金州区区长孙隆的带领下,参观了金州造船厂、旅顺渔港、鱼罐头厂等工厂。

    整个旅顺城非常的繁华,民港码头中大明、朝鲜的船只不在少数,还有帝国的商船。

    黄豪杰翻看了金州区的财政报告,发现金州区的目前已经处于收支平衡状态。

    看起来以工代赈让金州区付出了庞大的资金。

    实际上,以工代赈也给金州区注入了一股鲜活的血液,就像手摇提水泵一样,有时候不先灌一些水下去,是很难提上水的。

    以工代赈让大批汉民工人获得了收入,获得收入之后,他们总是需要消费的,而这个时候帝国商人和国营商店,就可以向他们销售粮食食品、小五金、衣服、玻璃器等商品。

    商人和国营商店销售了商品,那么帝国就会获得税收和营业收入。

    这样经济就开始良性循环起来。

    基础建设的完成,并不意味着金州区就没有工作机会。

    事实上一个鱼罐头厂,就带动几千人的就业,鱼罐头厂本身的工人,还有大量给工厂提供海鱼的渔民。

    鱼罐头厂生产的鱼罐头还有副产品废渣饲料,另外还有鱼油和鱼露这些产品。

    之前一直浑浑噩噩的孙隆等汉民官员,这才发现原来经济可以这样玩。

    特别是这几个月来,节节攀升的关税,他们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些大明朝廷的衮衮诸公一直反对商税和重开市舶司了。

    这些家伙就是典型的损公肥己,整天说不与民争利,那这个民究竟是谁是天下人是贫苦百姓都不是,他们口中的民是商人官僚和有功名的读书人。

    黄豪杰还专门出版了一本《明国利弊论》,给政学院当教材。

    其中就有指出大明在这方面的问题,那就是贫苦百姓承受重税,富人官僚和有功名的读书人,少税甚至免税。

    国家财政一旦出问题,又向贫苦百姓加税,百姓只能越来越贫苦甚至破产,如果大明已经进入工业时代,那还可以利用工厂来泄洪,问题是大明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

    这样的后果就是加剧土地兼并,贫苦百姓不断的破产,进而引发农民起义,然后一番大浪淘沙,将多出的人口杀个精光,然后大家又有土地了。

    他在《明国利弊论》中,提出了王朝周期律、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封建财政制度、中华自残式的苟延残喘、包袱式附属国制度。

    最后他认为要突破历史的死循环,必须要有严厉的土地管理政策、发展工商业、对外开疆拓土进行殖民、以工代赈、对于富人和商业要征收重税,以达到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目的。

    考察完旅顺城,二十四日,黄豪杰再次搭乘飞艇向天津城。

    而驻北平城的帝国总大使馆,已在二十三日照会了大明方面。

    万历看着李汶、田乐、熊廷弼呈上的奏折,看完之后沉默不语的放一旁。

    他身边的陈矩、田义俩人也看不出朱翊钧的意思。

    万历又将目光放在桌案上的一本书籍上。

    书的设计风格是明显的帝国风格,书名正是《明国利弊论》。

    万历收到田乐呈上来的这本书,已经将近一个月了,他每日都在研读《明国利弊论》。

    越看越觉得其中每一条都一语中的,他命令锦衣卫查看了各地的情况。

    发现大明确实是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不少的贫苦百姓流离失所,而王公大臣、富商巨贾、举人进士这些人,却家财万贯、良田万顷。

    万历是一个聪明人,这一刻他算是看清大明的现状,但是改革难于登天。

    他终于明白黄豪杰所说的既得利益者是何意了。

    “大伴!恒古皇帝是后天到吗”万历突然向一旁的陈矩问道。

    “回万岁爷!正是后天,他们的飞船会在天津城停靠,然后过来京城。”陈矩连忙回道。

    “去安排,朕亲自去天津见他!”万历面无表情的吩咐道。

    “可是,万岁爷!大后天是元宵佳节,会不会太仓促一些!况且万岁爷乃一国之君,这出行是否和大臣们商议一下。”陈矩一听连忙劝说道。

    “不用了!朕意已决,无需多言!下去安排吧!”万历语气严肃的吩咐道。

    “那……臣遵旨!”陈矩看了看坚定的万历,只能无奈下去安排车马护卫。

    神历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农历一月十六日。

    黄豪杰一下飞艇,便看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