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 疾风骤雨 (第2/2页)
合肥的朋友的亲戚在衙门的厨子说,这一次加税,好像是是天家要重修紫禁城和皇陵!”青皮混子小声的说道。 “真的假的!” “哎!这世道真是不让老百姓活了。” “就是!这税是一年比一年重,希望明年老天爷保佑风调雨顺,不然我家只能饿死了!” 越来越多农民聚集起来,不停的埋怨和叫苦连天。 “你们可别说是我说的,我什么都没有说!”青皮混子看效果已经达到了,连忙脚底抹油。 这一幕幕不停的在江南各地上演。 金陵城中一处大宅中。 “老爷!那些泥腿子已经被我们煽动起来!”一个灰衣仆人正向堂中的富态老者汇报道。 “嗯!下去账房领一百两银子,给下面的人发下去。”富态老者笑眯眯的说道。 “好的!老爷!小的这就去!”灰衣仆人连忙下去。 嗑嗑! 一阵敲门声之后,一个老仆人走到富态老者身边小声的说道: “老爷!我已知会了江南各地的富商巨贾,让他们择机提升粮价。” “好!哼!我等就是要让天家知道,这天下不是他朱家一家说了算的。”富态老者冷笑道。 江南各地的官僚、读书人、富商巨贾又怎么可能善罢甘休,这改革就相当于在他们身上割rou。 而且所有文人都怀着皇帝坐天下、士大夫治天下的观点。 当然如果他们真的是为民着想,那还说得过去,但是他们维护的是大地主、大商人、官僚和文人的利益,而真正的民众却一毛钱的得不到。 要不是他们一直从中作梗,大明的财政就不会陷入死循环,然后不断的征收底层百姓的税收,造成官逼民反。 果然没有过多久,江南各地的大米等粮食的价格就疯狂飙涨起来。 以金陵城和苏州城两地为例,在神历四年十二月份左右,两地的大米价格大概在一两银子两石到三石。 然而时间到了神历五年一月份,两地大米价格已经飙升到一两银子一石半左右。 到二月份,一两银子只能购买不到一石大米。 而这个时间又是青黄不接的季节,一时间江南各地更是人心惶惶。 各地告急奏章飞奔京城而去。 同时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也出现了大问题。 好几处河道便因为船只碰撞而沉船,本就不深的河道被沉船一堵,彻底瘫痪了。 这就导致江南运输往北直隶地区的粮食无法北上,间接导致北方,特别是京城附近的粮食价格飞涨。 碰!朱翊钧狠狠的拍了桌子,大声喊道: “骆思恭!给朕查!但凡查实蓄意破坏漕运者,株连九族!” “臣遵命!”骆思恭连忙回道,说完便告退,显然万历此时正在怒火中烧,他当然不想在这里当出气筒。 朱翊钧没有想到江南各地竟然敢如此胆大包天。 煽动民众对抗朝廷、蓄意沉船阻断漕运、官员更是阳奉阴违。 看来江南的粮价飞涨,也和这帮人脱不了干系。 “万岁爷!息怒!不要为这些逆臣气坏身子!”陈矩在一旁劝说道。 “大伴!你说江南这些人为何如此贪得无厌,明明已经家财万贯,良田万顷,他们不知道大明国库已经空得可以饿死老鼠吗整天不与民争利!难道天下穷苦百姓就不是民吗”朱翊钧愤怒的问道。 像是在问陈矩,也像是在问他自己,更像在问苍天。 陈矩沉默不语,他当然知道江南那些人,恨不得朝廷彻底取消商税、关税和矿税,将所有的税赋加到农民身上。 农历新年一过。 大明南北矛盾越发的尖锐起来。 特别是随着京城的粮价也攀升到一两银子一石大米之后,朱翊钧对于江南各地更是忍无可忍。 元宵节一过,便调动五万新军南下江南,同时派刚刚从帝国返回大明的熊廷弼总督江南。 显然万历已经放弃之前温和的做法,准备武力弹压江南各地了。 另一边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也在江南行动起来。 五家涉及故意阻断漕运的富商被抄家灭族,漕运总督被直接罢免,由改革派官员担任。 一场席卷江南甚至大明的风暴,已经无可避免的降临。 最后究竟是改革派革故鼎新,还是保守派抱残守缺,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人知道结果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