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一章 一清二楚 (第2/3页)
中府的盐钞盐债政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功,关键就在于,当地官府是允许百姓用盐钞交税。 但这个还需要朝廷的决策,不过我可以保证,无论如何,明年那些地区的情况将会有所改善。” 坐在内堂的赵顼,不由得稍稍点头,如今他脸上已经没有方才那种充满戏剧性的表情,而是与富弼、韩琦一样,沉浸其中,也在思考这些问题,以及朝廷该如何应对。 “真是非常期待。” 张斐又问道:“此外,从目前的账目上看,均输法似乎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方才余员外、何判官,薛副使,他们都有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均输法导致各地商税降低不少。 那么这里面是不是存在美化均输法的因素,其实实际上就只是将商税挪用到均输法的利润中去了。” 这个问题,再一次是博得保守派官员的一致认同。 问得非常非常不错。 而且问得这么直接,是向着我们的。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薛向。 他们也想知道这个答案。 “当然不是。” 薛向摇摇头,又非常肯定地说道:“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别说保守派,就连革新派的官员,听得都有些心虚。 包括王安石自己都认为,均输法肯定是将一部分商税给挪到自己的利润中,因为均输法是不用交税的,同时均输法又在抢夺商人的买卖。 张斐问道:“薛发运使能否详细地解释一下。” 薛向回答道:“方才我是一再强调,均输法并不是针对商人的,主要是朝廷调整供应制度,以此来节省朝廷开支,这才是均输法的主要目的。 当然,我也不否认,确实因为均输法,而导致商税减少,但是这种减少,只是在于均输法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商人的误会,等等。 并不是说,均输法将商税挪到自己的账目上。 等到公检法去了之后,解决这些问题,结果就是均输法所得利益,不会有任何降低,同时商税一定会回到之前的成绩,不,可能会更多。” 这一番解释,令司马光、吕公著他们眉头紧锁,有一种脑子转不过来的感觉。 明明就是均输法侵占商税,但薛向这么一说,好像也有道理。 假设均输法真的侵占商税,那么只要均输法存在,商税就必然会减少。 反过来说,一旦公检法解决了其中的弊政,均输法的利润就肯定会下降,利润重新回到商税。 但如果说,问题解决了,商税上涨,同时均输法利润的不变,那就足以证明,均输法没有侵占商税。 王安石也是想了想,才理清这其中脉络,又瞧了眼司马光他们,虽然他们脸上不服,但好像又没有反驳之言,憋得难受,这心里也暗自为薛向叫绝,回答地确实完美。 赵顼听得也是兴致盎然,看得更是投入,这可比庭辩真是有趣多了。 如果是在垂拱殿,他估计又是一个头两个大。 但是这听证会,却让他也是豁然开朗,关键是这其中所有的利益关系,都非常清晰地摆在他面前。 这厮真是一个人才,难怪统管六路这么多年,也没有爆什么大雷。张斐也是暗自称赞,好奇地问道:“薛发运使为何确定商税较之之前,会变得更多?” 薛向道:“因为实际上,很多商人都偷税漏税。方才余员外有一番话,我很认同,如果商人过税、住税,一样不少,他们确实有底气在这里控诉均输法。 但据我所知,这过税、住税,是样样都少。我也想请问一下张检控,这种偷税漏税的商人,公检法还会捍卫他的正当权益吗?” 此问也令在场不少人,陷入思考之中。 这是头回有人将交税和朝廷的责任联系在一起。 不交税的,公检法是否应该保护? 众人又不由自主地看向张斐,都很期待这个答案。 王安石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也是最痛恨的一点,你们这些jianian商地主,掠夺百姓利益,特么的还不交税,但出了问题,负责就是国家,国家吃亏吃大发了。 唯有那些江南商人,在那里瑟瑟发抖。 他们已经有些头昏脑涨,为了控诉均输法,赢得一个公检法,这到底值不值得啊!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张斐苦笑地点点头,他当然不会说,只要你交税,你就是大爷,这可是一个封建社会,在认真思考一番后,他才回答道:“就公检法的制度而言,如果没有证据,公检法将会视他有交税,但如果有证据,那他们也一定会受到惩罚。” 关于无罪推定,虽然张斐从未提到过,但公检法不断强调确凿证据,其实就是无罪推定,否则的话,这听证会都没有必要设立,只是没有那么清晰而已,而且在一些特殊案件上,公检法是可以改为有罪推定的。 薛向笑道:“所以我认为,这商税一定会增长。” 因为根据以前的制度,不交税,不一定会受到惩罚的,这得看人去的。 “原来如此。” 张斐笑着点点头,又问道:“方才薛发运使非常轻松地认为,经过一番调整后,目前商人所遇到的情况将会有所改善,但不知薛发运使可否给我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案,大概是在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看到东南六路的商业变得跟之前一样繁荣。” 薛向沉吟一会儿,道:“这我不敢保证,首先,关于政策的调整,我是无法做主的。其次,我认为最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东南六路建设公检法,这也是我不能控制的。” “这倒也是。” 张斐点点头,又道:“最后一个问题,薛发运使对于那些商人的控诉怎么看?” 嗯? 大伙都显得有些诧异,显然这个问题出乎他们的意料。 但这个答案,很值得期待,包括坐在内堂的赵顼,也是颇感兴趣地望着薛向。 薛向沉默一会儿,道:“张检控问得是我个人,还是发运司?” “薛发运使个人。”张斐立刻道。 薛向道:“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是在公检法,我是非常愿意接受他们的控诉,否则的话,我肯定不喜欢。” “为什么?”张斐问道。 薛向如实回答道:“公平。” “非常感谢薛发运使出席作证,薛发运使可先下去休息一会儿。” “不谢,此乃我分内之事。” 薛向起身拱手一礼,便离开了证人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