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六章 立储!(求订阅) (第1/2页)
一语落下,全场皆惊。 就连坐在后方的秦落衡也面露异色。 他其实想过有人会说到自己,但却是没有想到会是李斯,他转过头,深深的看了一眼李斯,又把目光移了回来。 殿内。 冯去疾、姚贾等人眉头微皱。 他们其实也没有料到,李斯会突然提及嬴斯年。 固然,嬴斯年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那是以往,现在的嬴斯年根本就不在谈论范围。 不然他们又岂会这么镇定自若。 嬴政道:“对于李丞相之言,诸卿是何看法?” 姚贾出列道: “臣对此不敢苟同。” “这段时间外界对十公子可谓议论纷纷,十公子在楚地、朝歌之行事,实在是恶名累累,严重败坏了法纪,此等目无法纪,无法无天之行事,臣等实在不敢认可。” “李丞相所言的‘法之不法,国之不国’,恐怕才是对十公子的最好评价。” “臣承认十公子是有才之人。” “但有才无德,擅自妄为,这样的人岂能为人主?” “臣认为十公子不当在考虑之列。” “不然何以服众,何以给天下臣民交代?” “老臣补天之心,请陛下明察!” 姚贾丝毫不退让。 事到如今。 他们早已没了退路。 他们也不可能退,他们早就站在了长公子一方,若是十公子上位,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根本就接受不了。 而且秦落衡之行事,实在令他们毛骨悚然,若是十公子上位,他们恐无一人能全身而退。 为了自身,也为了家族,他们都只能阻止。 见状。 嬴政眼露异色。 他看向下方的朝臣,再次问道:“你们对此是何看法?” 召平道: “臣赞成姚廷尉所言。” “十公子品行不端,乃无法无天之徒,贵为大秦公子,就敢做出此等大逆不道,目无法纪之事,若是为储君,只怕所为更甚,臣请陛下以天下为念,切莫听信一些乱语。”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召平话语落下,令狐范、姜叔茂、沈倧等人纷纷开口符合,一时间,朝堂上近七成官员附议。 与此同时。 华寄出列道:“臣认为十公子的确有错,但世人谁能无错?有错改之即可,十公子过往毕竟远离朝堂,对律法了解不深,而据臣近日听闻,十公子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秦律,臣相信,十公子在经此之后,定会洗心革面。” “臣认为当给十公子一次机会。” 杨端和道: “臣也认为当给十公子一次机会,十公子毕竟年岁尚轻,不谙世事,行事多少有些冲动,但吃一堑长一智,未必就不能改过自新,臣相信十公子的为人品行。” “羌瘣附议。” “甘罗附议。” “......” 殿内也是传出了赞成的声响。 不过,杨端和等人的声音,在朝堂上显然掀不起多少风浪,很快就被各种质疑声压下。 一时间。 朝堂可谓是争吵激烈。 见状。 嬴政微微抬手。 瞬间,就有胪传高声道:“肃静!” 百官当即噤声。 嬴政淡淡道:“既你们争不出高低,那朕就不问你们看法了,王老丞相,你在殿内听了这么久,对朝臣的争议持何看法?” “朕想听听你的建议。” 王绾道: “臣对十公子了解不多。” “近日城中有关十公子的传闻很多,臣也不知真假,只能姑且一信,若有说错,还请陛下宽谅。” “储君之位,事关重大,不可不察。” “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帝国本身上面,储君关系着大秦今后的安稳,也关乎着大秦政治的稳定,因而储君除了要有自己的见解,更要有坚定的治政之心。” “而且......” “稳定大过一切!” “这个稳定,不仅是国家稳定,更要有政策的稳定,若是政令朝令夕改,反复无常,就算有再大的治世才能,也难堪大任,因为政令是需要连续性的。” “秦自商君变法以来,行政便为最大根基。” “行政之所以如臂使指,就是因大秦的行政并未发生过大变,就算是当年惠文王继位,虽车裂了商君,但依旧不改其法,正是有着这个基础,大秦才能从积贫积弱,逐渐强大起来。” “因而储君政见当符合大秦现有国政。” 闻言。 冯去疾、姚贾等人脸色微变。 王绾继续道: “大秦以法立国,以法治国,今后自然也当继续恪守此道,凡是欲以德以仁以义为名变更的,都当不得储君,因为法是大秦根基,过于强调其他,是在自乱跟脚,此乱国之为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