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第十章文彦博 (第1/2页)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王家的酒坊生意火爆,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 现在不光太原府的酒楼开始从王家酒坊进刘,就连并州所有的酒楼老板都纷纷来到王家酒坊,想要从这里购买。 这一下可把原本开酒坊的张家给记恨上了。 张家酒坊是整个并州最大的酒坊,并州所有酒楼的酒都是张家供应的。 如今所有酒楼老板全部跑到了王家,致使张家的酒坊生意一落千丈。 张家一纸诉状告到了知府衙门,知府衙门便派人查封了王家酒坊,并且抓走了王延明。 “太原知府!” 王淮安沉吟了片刻,对二狗问道:“你可知道张家酒坊的主人是谁?” “小的正想给少爷禀告。” 二狗急忙回道:“这张家家主名叫张卜仁,是知府文良玉的老丈人。” 二狗的话令王淮安有些讶异,原来他们还有这层关系。 想必这文良玉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只是可惜了这个名字了。 “咚咚咚” 就在这时,一阵沉闷的撞击声从大门处传来。 王淮安扭头看去,只见不知何时,王家老太太已经在王延亮的老婆,王刘氏的搀扶下走了进来。 “王淮安,你给我们出来!” 王家老太太站在院门喊道。 “祖………祖奶奶!” 王淮安心不甘情不愿的喊了一声。 “哼!” 王老太太冷哼一声,愤怒道:“我可当不起你的祖奶奶。” “我早就说过,你们父子两个,一个是粗鄙的武夫,一个是不学无术的小混子,将来肯定惹大祸的,如今应验了吧!” 王淮安没想到这老太太竟然是来幸灾乐祸的。 王老太太接着说道:“王淮安,你给老身听好了,从今天开始,你们父子两个与我们王家没有关系,就算是吃官司也不许去找延亮,免的耽误了延亮的前程!” “就是,我们家老爷与你们父子可不一样,那是要做大事的,以后王家还要靠我们家老爷撑起来呢!” 一旁的王刘氏也添油加醋,说完便搀扶着王老太太离开了。 王淮安没有理会王老太太与王刘氏,而是与二狗径直来到了酒坊。 如今酒坊已经被官府查封,酒坊的伙计都在酒坊外,吵吵嚷嚷,仿佛菜市场一般。 看到王淮安到来,便有人喊道:“大家别吵了,少东家来了,咱们听听少东家怎么说!” 有些与王淮安相熟的更是问道:“二郎,这几个月我们在酒坊也挣到了钱,如今酒坊被查封了,你说该怎么办?” 王淮安站在酒坊门外,高声问道:“你们相不相信我?” “当然相信了,不然我们也不会在这里等你,早就散伙回家了!” “就是,有什么话,二郎你就说吧!” ………………… 王淮安话音刚落,众人纷纷高声说道。 王淮安清了清嗓子,说道:“既然如此,大家就先回去吧,三日后就可以回来开工了!” “哗” 众人再次叫嚷起来:“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三天后真的可以开工?” “可是衙门会同意吗?” “你不会是骗我们吧?” 此时,王淮安也来了火气,冷冷道:“我说三日后开工,就三日后开工,如果你们不信,可以不来!” 王淮安说完,冷哼一声便离开了。 原地只留下傻眼的一帮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只好无趣的回家了。 是夜,太原城的街道上,黑灯瞎火的,所有的店铺都已经关闭,街上静悄悄的,只是偶尔能听到一声声的打更的声音。 突然,一道黑影从街道上一闪即逝,将那打更人吓了一跳,使劲的揉了揉眼睛,还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了。 此时太原城只有一处地方还亮着灯,那就是知府文良玉的府邸。 文良玉是一名年约五旬,身材浑圆的男子,其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任谁看到都会心生好感。 据说文良玉是文彦博的孙子。 文彦博,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人。 天圣五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讨平王则起义之功,升任同平章事。 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任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再次拜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 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宋哲宗即位后,经宰相司马光举荐,起授平章军国重事。 元祐五年,再次致仕,绍圣四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去世,年九十二。 宋徽宗时,与司马光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