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第十章文彦博 (第2/2页)
并入元祐党人碑,后追复太师,谥号“忠烈”。 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是大宋朝的文官之首,虽然屡屡被致仕,但是其影响力一时无两。 其在政期间,与其子文及甫大肆圈地,积累海量财富,以至于民怨沸腾,尤其是河北大灾那年,更是假借救灾之名,贪墨大宋朝廷赈灾款项,以掺了糠的粮食救灾。 文及甫的罪行当即被范仲淹识破,将其带至金銮殿,面见宋神宗。 令范仲淹没想到的是,老jianian巨猾的文彦博率先就将了他一军。 神宗皇帝听了范仲淹的控诉,脸色当即便沉了下来。 这时,文彦博突然高声说道:“陛下,这一切都是老臣的主张。” 闻言,神宗看向文彦博,怒道:“文相公,你也算是三朝元老了,为何要如此做?你如此做致我皇朝于何地?如何对得起河北苍生?” 对于神宗的连番质问,文彦博非但没有慌张,而是慢条斯理道:“老臣想问问陛下,朝廷发放的一百万担粮食可以救助多少难民?” 神宗答曰:“应该可以救助一百万难民吧!” 文彦博再次问道:“那陛下又知道河北难民有多少?” 神宗顿时语噎,他确实没有询问此次河北有多少灾民。 文彦博举起三根手指,说道:“是三百万!” “朝廷想用一百万担粮食救助三百万难民,可能吗?” “再加上路上人吃马嚼,到达河北,一百万担粮食又能剩多少?” 神宗辩解道:“不够的可以在大名府调,再不够就让当地官吏想办法。” 文彦博轻蔑的瞟了神宗一眼,说道:“大名府此次也是灾区,他们能保证他们管辖范围内的灾民就不错了。” “当地官吏如果有办法,何至于让他们的难民逃往他出?” 神宗再次语滞,无言以对。 这时,范仲淹突然反驳道:“这也不是你们将赈灾粮掺杂糠的理由。” “那糠能吃吗?灾民吃了能不生病吗?” 文彦博指着范仲淹,大喷口水道:“我说范相公,你真是读书给读傻了!” “战乱时期,逃荒的难民吃树皮肯草根都能挺过来,吃糠如何不可?” “一百万担粮食掺杂了糠,就可以救助三百万难民,如此就可以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接着文彦博对着神宗道:“老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还请陛下明鉴!” 所有人都知道文彦博此话是强词夺理,但是都无法反驳,就连神宗与范仲淹都无法反驳。 片刻后,神宗无奈道:“原来文相公真是一片忠心呐!” “朕已经明白文相公的苦心了!” 看到神宗松口,文彦博暗自松了口气,紧接着便再次说道:“陛下,还请查办此次赈灾的总指挥范仲淹!” “什么?” 闻言,神宗顿时一惊,范仲淹的忠心他是知道的,否则也不会委以重任了。 文彦博指着范仲淹,对神宗说道:“陛下,原本这批赈灾粮是能够及时送到河北灾区的,但是由于范相公的阻挠,以至于赈灾粮一拖再拖,无法按时抵达灾区,如今大量灾民哗变,更有甚者已经开始冲击官府。” “什么?” 闻言,神宗豁然起身,惊声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为何朕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得到?” 此时,文彦博才取出一封快报,说道:“这是老臣昨夜接到的急报,还请陛下过目。” 神宗的贴身太监接过急报交给了宋神宗。 其实文彦博早几日就收到了这封急报,他压着不报,就是为了今日的翻盘。 神宗看着急报,越看脸色越是难看,最后将急报一巴掌拍在桌案上,怒声道:“真是反了!” “谁可以带兵去平叛?” “陛下!” 文彦博拱手道:“平叛不及,一群乱民而已,只要神卫军出马,便可平定!” “当务之急是惩治罪魁祸首,否则很难令人心服!” 范仲淹是王安石一党的人,王安石倒台后,文彦博等人就看他不顺眼,几番下黑手都未能成功,如今更是要将范仲淹赶出朝堂。 这时,司马光也出列道:“请陛下惩治首恶!” 紧接着便是一众官员附和,使得神宗一阵为难。 神宗看了看文彦博、司马光等一众官员,又看了看被气的脸色铁青的范仲淹。 最后神宗无奈道:“撤除范卿赈灾总指挥以及枢密副使的职务,贬去岭南任知府!” “噗!” 听到认命,范仲淹当即气的口吐鲜血,身体摇摇欲坠,险些栽倒在地。 “匹夫误国,大宋危矣!” 这是一代良相最后的话语,紧接着便溘然而逝。 [space]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