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第十一章 一年又一年 (第1/2页)
年三十的凌晨三四点还是黑黑的夜,室外的气温也挺低,但乡村里已经此起彼伏响起了鞭炮声。这是当地的习俗,有些人家还会相互攀比看谁家起得更早,吃年庚饭最早。年庚饭基本都在天全亮之前开吃,吃饭前得祭拜家门口的土地神,在中堂里祭拜祖先,这会儿又是一轮鞭炮声。 平日不做饭的父亲在每年的这一天凌晨都会早早起来帮着母亲一起做饭。厨房里是父母烧柴火、切菜、煮饭、炒菜的声音,房间里,清然似睡似醒躲在被窝里很想能再入眠却怎么也睡不着了。饭菜做的差不多,母亲便会叫孩子们起床洗漱,在洗漱的时候,父亲完成祭拜就可以开饭。 哥嫂结婚几年了,嫂子总想在传统节日跟着母亲一起做事,总不能一直都是母亲做,以后也还是得自己来。在嫂子的带动下,哥哥也会跟着父亲学习。之前侄子太小,每次他们起床后就将侄子抱到清然房间,等衣服暖好后再一起起床,现在侄子已经上幼儿园,一会儿独自在床上也不用担心。 听到嫂子在叫侄子起床,清然麻利的起床穿好衣服。跟侄子一起洗漱,俩人比赛看谁做的最快最好。母亲看他俩玩得挺开心,就说:“超超,姑姑那么喜欢小孩子,你跟姑姑说努力明年让你做哥哥,你们又多一个伴。” 听到母亲的话,嫂子看了一眼母亲又看看小姑子,清然没任何反应,自顾自的洗脸。 “妈,我们先不提这事,妹她自己看样子是有打算了,您这一说她又感觉是催她了,会有压力。”听到儿媳这么说,只能无奈的长叹一口气。姑嫂俩平日交流不多,对嫂子的了解也多半是来自于母亲的述说,但看得出是个明事理的人。 年庚饭后父亲、哥哥、侄子去街上赶集,还得办点年货回来,至于侄子,就纯粹是小孩子好奇、喜欢热闹。闲不下的母亲开始将放在冰箱里准备用来做年夜饭的rou类、鱼类拿出来解冻,嫂子里里外外打扫卫生也没停下,大家都有事做,自己也不好意思清闲,清然只好帮着母亲烧柴火。 上午九点多,收到余悦发来新年祝福的消息,俩人一来一往聊了一会儿。 余悦家在县城,没有乡下的这些传统习俗,还是跟平常一样睡到8点才起床跟家里人一吃早餐。早餐后,父母就出门去说是要买点蔬菜回来,正月初一、二的菜也得准备好。此刻,家里就只有兄弟俩,显然也没什么共同话题可聊,都是各自拿着手机在玩。 看到清然描述乡里的情况,余悦不禁有点羡慕:“真挺好,还是乡里过年氛围浓,小时候过年也是盼着去外婆家。” 县城里商家门口都贴着喜庆的大幅的春联,大意都是来年生意兴隆、风调雨顺之类的,超市、家具店等大点的店里播放着新年歌曲,周围都能听得到。市场里买菜的人不少,菜摊老板与来买菜的人互道新年快乐,一买一卖之间变得比平常喜悦很多。路上行驶的车辆减少很多,正在出车的出租车司机会跟上车的乘客说上一句“新年快乐”,在路上跟乘客聊聊过年的事,并说:“接完这单我就下班了,过年了也要休息下。” 余悦的父母各自手里都提着袋子,全是菜,主要就是蔬菜瓜果,rou类在之前就准备好了。父亲催促俩兄弟将春联与福字贴上,母亲嘱咐那些窗花类型的福字主要贴在客厅与阳台的窗户上。接到父母的指令,兄弟两人默不作声,一人拆春联、福字的包装,一人找剪刀、胶带并将门口之前春联的痕迹清理干净。 屋里屋外是俩兄弟在忙碌,厨房里是母亲在准备年夜饭,父亲在厨房进进出出给母亲打下手。电视柜上摆着的红色毛绒花束是母亲昨天买回来的,进屋的鞋柜上也有一束鲜花,此时加上窗户上的福字,家里才真正有了年的氛围。 余悦将家里的装扮拍视频发给清然并发文字说:“刚搞完,看着还不错,我不懂这些,都是爸妈叫我们怎么做就怎么做。” 过了两三分钟,余悦收到清然的回复,也是一段小视频---清然的哥哥在贴对联,父亲给他递东西,小侄子在旁边跑来跑去,依稀还能听到视频里有鞭炮声。清然说:“感觉我有点多余,mama、嫂子做饭,父亲、哥哥祭拜,就连小侄子都知道围着他们跑,我只能在灶背烧火,还不一定能满足炒菜需要的火候。” “不错了呀,每个人都有事做。我家里,爸妈在厨房忙,我爸以前是不进厨房的,退休后没啥事做才开始在这些节假日帮着妈一起做饭。电视机开着,我跟我弟也没看,都是各玩各的手机。我还有好多拜年的消息要发。”余悦很不喜欢这种发节日祝福消息的形式,但又不得不去做,这几年每次过节、过年的时候发消息、回消息都要他大半天时间。 收到回复的消息,清然也想起已经有十来条消息还没看,其实也是不知道该咋回,都是模式化的新年祝福,不回消息确实又会显得自己有点不通人情世故。想了想,就简单的全部回复:“新年快乐,万事顺意。” 厨房里渐渐升起饭菜的香味,母亲催促父子俩赶紧去祭拜。在母亲看来,不要做最早去祭拜土地神的,但也不要做最后的。在他们这一块,集中祭拜土地神的地方在之前老房子旁的斜坡上,走过去也就两三分钟的时间。这会儿刚好堂叔家祭拜完往家走去。 已是下午3点多一点,乡村里到处都是鞭炮声,空气中可以看到一股股小而散的烟雾升起不一会儿就没了,这都是燃放鞭炮产生的烟雾。 清然的父兄祭拜完外面的土地神又回到家里祭拜家门口的土地神及祖先,一阵鞭炮声过后就听到有人家在喊在外面玩耍的小孩子回家吃饭。母亲听到这声音说:“他们家每年都是最早的,我们是一直不急的。” 嫂子刚好拿着祭拜用的rou回到厨房听到母亲的话就说:“年夜饭也不用比平常早那么多,太早了,等到平常吃饭的点又饿了。” “饿了就吃糖,还有好多水果。mama,现在过年我可以多吃点吗?”小侄子站在厨房门口望着奶奶、mama,小脑袋左右摇晃地说。 “可以,但是今天、明天、后天晚上八点前就得刷牙,刷牙后就不能吃了哈。”嫂子虽然这几年都在乡里生活,但对孩子的教育、习惯的养成却从不忽视,这也是她不愿外出打工的原因。 “来,先吃个鸡腿。现在过年,我们呀不要对小孩子像平常那么严厉。”母亲从在小炉子上加热的锅里拿出一个鸡腿,脸上尽是宠溺的神情,在现在的她看来小孩子就是用来宠的,而不是像清然兄妹俩小时候那样只要他们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行,其他一概不管不顾。 小侄子接过鸡腿说了句“谢谢奶奶”就往外跑。 母亲见状连忙叮嘱:“慢点,别跑,不要摔了。” 雪在昨天下午开始融化,这会儿已经全没了,只留下乡里泥泞的泥土还能看出雪来过的痕迹。小侄子拿着鸡腿一边啃一边围着房子跑,大人都忙着事情,也没在意他到底在玩什么。过了不超过五分钟听到屋旁边传来一阵哭喊声,紧接着就听到哥哥的声音:“到处都是稀泥巴,你到处跑干嘛。赶紧先去换身衣服,顺便洗个澡。鸡腿已经脏了,不要了。” 嫂子从房里拿出孩子的衣服放到洗澡间,哥哥给孩子洗澡。估计是摔疼了,小孩子一直憋着嘴流眼泪。 “怎么还哭呢,是哪里疼吗。” 听到儿子不耐烦的声音,母亲就喊:“你有点耐心咯,小孩子细皮嫩rou的摔一跤肯定疼啊。你好好看看他身上有没有伤着。” 最烦母亲在自己管小孩时插手、插嘴,“我怎么就不耐烦了。那里都是稀泥巴,石头子都没有,穿了那么厚的衣服,怎么会伤着。你不要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