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六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 (第2/3页)
r> 张周不缺那点钱,但若是让人知道,他要自掏腰包去推广,面子上有点挂不住。 当然是需要……他的信徒信众们主动去投资学术思想,而徐经算是半个“殉道人”,拿自己的家产来殉道。 …… …… 到十一月初十之后,京师的天气比较好,但气温降下来之后就恢复不上去。 天冷之后,朝中大臣最关心的,自然也是北方的战事,但却是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进展传来,就好像之前陆完所上奏的即将追上敌人的消息,就成了最后的消息……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陆完的人马有可能已经全军覆没,连死亡之前的哀鸣都没发出。 朱佑樘则一连几天都没有上朝。 对于以往很勤政的皇帝来说,这是很鲜见的。 张周却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朱佑樘,这位仁义着称的皇帝,在他的前半生更多是被一些刻板的教条所束缚,历史上朱佑樘到弘治十五年左右才“开窍”,逐渐懈怠了朝事,但这次有他在,朱佑樘早早就开始进入到“修仙”的节奏。 倒也不能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朱佑樘也不过是休整几天,一年下来朱佑樘的身体又开始有些松垮,张周知道又到了给皇帝调理的时候。 这天照常没有早朝。 李东阳值夜结束之后,在内阁值房见到了刘健和谢迁。 二人一来,自然最关心昨夜是否有草原战情传来,在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后,谢迁道:“陛下会不会是觉得,此战会有失,特地避免上朝,免得再被我等盘问?” 李东阳道:“此战再怎么有失,不至于连个消息都没有吧?” 谢迁苦笑道:“那怎会一连三四天都没传回消息?陆完再怎么说,也是朝中文臣出身,不像张秉宽那么刚愎自用,难道他不知道前线有何事情,需要不断往回传递?” 李东阳显然也想不明白,摇摇头道:“若是因为风雪,而阻隔了战报的传递,再等几日也无妨。” “嗯。”谢迁点头的同时,看向刘健。 刘健对此也没什么好评价的,他道:“等出结果之后再论。” “多久?”谢迁的意思,多久不来消息,就可以确定是出了大麻烦,也就是确定陆完和王宪所带的兵马回不来了? 刘健道:“再迟,过个六七日,定也会有成败的消息而来,我也不信这一战就这么隐匿了!也有可能是大明的伏兵没有取得好的结果,还在继续追击中,前线距京师千里,任何一点状况都会耽搁消息的传递,更何况现在草原已经下了雪。” “唉!”谢迁故意重重叹口气道,“那就等吧。” …… …… 李东阳带着一些揣测和怀疑,回到家里,他现在属于黑白颠倒昼伏夜出。 却是刚到家,就见儿子李兆先从院子里出来,在李兆先身后似还有什么人又躲回院子里。 “父亲。”李兆先走到李东阳面前行礼。 李东阳道:“近日未去国子学吗?” 李兆先回道:“国子学内新任的祭酒尚未到任,另外以儿这般的状况,去了也多会被人排挤,便多与友人探讨学问,不理会北雍之事。” “嗯。” 李东阳也明白。 儿子的花柳病,在外人看来就好像洪水猛兽一般,其实这世道的人也都知道这病并不会通过交谈等传染,除非是有近距离的接触。 可世人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明智,知道李兆先身上有传染病,除了那些至交不好意思回绝之外,谁愿意跟李兆先一同玩耍呢? “去吧。” 李东阳也不问儿子去哪了。 儿子的病看起来好了很多,连他都不得不服张周的“医术”,儿子的病毕竟在以rou眼可见的效果在好转,之前儿子病重时就管不住,现在就懒得去管了。 …… …… “父亲走了吗?” 李兆先借口回去拿东西,先到了侧院中,见到了自己的meimei,换了一身学士服的李玗。 李兆先道:“meimei,这般时候你还是不要出去乱跑了,我是来说……” “兄长这是言而无信吗?”李玗不高兴了。 李兆先叹道:“不过是市井之间的一些人,在那高谈阔论,又不是什么名儒,回头我再带你去……” “不行,我要去!”李玗把头一偏,显得很固执的样子。 李兆先叹道:“那你小心一些,我先去看看父亲是否进了内院,去到外面更不要随便说话,你这嗓音……毫无男子的中气,如此娇脆是个人都能听出来。便随我身后,有事我来跟外人说便可。” “好。”这次李玗欣然同意。 李兆先道:“也不知你一介女儿家,都快嫁人了,何来那么多的兴致。要说才华,父亲为你许配的孔家嗣子,他的才华和名气都很好,你又何必呢?” “兄长,你还说?”李玗本来已经准备跟着兄长出门了,闻言又转头瞪过去。 李兆先好似投降一般道:“好了,说好了只听讲,咱是北地人,而宣讲心学的多是南方人,连言语上或许都听不懂。说好了只此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