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 (第3/3页)
次下不为例!”
“走了走了!” …… …… 李东阳也是从下人口中,知道了女儿跟着儿子出门的事。 他没有强行去阻拦。 当天他也没着急去睡,而是要等孔弘泰到来,从孔弘绪被押到京师之后,孔弘泰也就一直没走,也一直在活动各方的关系,要把他的那个大哥给捞出来。 “东庄……” 李东阳在自己的书房,见到了灰头土脸而来的孔弘泰。 “你的事,我问过刑部了,他们也不知该如何处置,现在南溪的事闹得人尽皆知,连陛下都不好收场。” 孔弘泰目光热切问道:“莫非是有人在背后恶意中伤?” 李东阳没回答。 他在想,恶意宣扬倒还有可能,恶意中伤? 现在外面传扬的每件事,哪个不是你大哥曾经做过的?就这,你们孔家人还好意思说别人中伤呢? 孔弘泰似也意识到自己失言,他道:“先前几次去拜访莱国公而不得,他的府门高得很,拜帖都投不进去,甚至还有锦衣卫的人阻拦。” 李东阳道:“那是陛下的吩咐。北方各处的战事不断,或也有鞑靼的刺客,对他不利。” 孔弘泰问道:“不知李阁老可否代为给传个话?就是不知他到底有何想法,坐下来说为好,现在孔家上下能打点的都打点过了,现在没人愿意出面,似就只有……唉!” 孔弘泰不好意思说下去。 因为他不但在别的官员那里碰壁,连在李东阳这里,他都没落到任何的好处。 “好。”连孔弘泰都没料到,李东阳会爽然答应,“我回头替你传话给张秉宽,看他是否肯帮你。我不帮你们,又能是谁呢?” 到此时,虽然没人再提过李家跟孔家的联姻,但这段联姻关系仍旧没取消。 之前闹那么大的动静,孔家名义上的嗣爵人,跟当朝大学士的掌上明珠联姻,简直是人间美谈,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典型代表。 也不是想取消就能取消的。 李东阳其实也知道,孔家案子的进展,关乎到他女儿未来的终身大事,他也不是没想过以后是否还要嫁女儿的问题……那都是旁的话,对他而言,现在名义上跟孔家还是姻亲关系,他就不得不为孔家的人做点什么事。 不然,别人还以为他为了取消婚约而落井下石。 …… …… 朱凤回京了。 比预期耽搁了三四天,这次朱凤回来明显精气神都不如前几次,经过西北和辽东的几次磨砺和来回折腾之后,朱大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个纨绔公子,眼睛里甚至也带着沉寂和沧桑,有点半身入土的意思了。 这次回来,张周还算是客气,直接去城门口迎接。 也是因为当天张周没什么事,入冬之后入宫给朱厚照上课也不是那么频繁,偶尔去提点一下便可,也不是说每天都要去。 在张周看来,他就是朱厚照学业有成路上的垫脚石,这不是他所想看到的,有些事……能帮一把固然是好,但皇帝和太子父子俩也不能太过分,总之就是……不常见还是个稀罕,如果每天都在一起,他的那些教学方针对朱厚照也就不好使了。 “张兄。” 朱凤见到张周,没多说什么,甚至都不往张周身旁靠近。 因为他知道,张周不喜欢跟他来个拥抱什么的。 “茶楼包下了,进去说。”张周请朱凤到了城门内最近的茶楼内。 本来朱凤在路上就想说点什么,被张周伸手阻拦,等二人进了茶楼上了二楼,坐下来之后,朱凤才开始打开话匣子。 话也明显比之前少了很多。 “张兄,我就一个请求,能让我在京师休个一年半载的吗?”朱凤大概知道,现在他就是螺丝钉,哪需要他,他就要往哪钻。 所以他迫切恳求,能回到京师休养一下,主要是养一下他的“心伤”。 张周点头:“面圣之后,你跟陛下提吧。” “……” 朱凤瞬间发现,自己对大明的意义还挺大的。 好像连张周都没法决定他未来去哪了。 张周问道:“知道辽东的战事了?” 朱凤道:“昨天才听说,好像很惨烈吧?到现在都没消息?家父在宁夏,最近过得也不是很好……” “都一样。”张周拿起茶壶,要给朱凤倒茶,朱凤赶紧接过茶壶主动给张周斟茶。 “张兄,我们朱家父子,还有我的兄长,其实都只是想过点安稳日子罢了。对了,最近您可有留意彤儿的事?” 朱凤刚把茶斟完,张周都还没把茶水送进嘴里,这边就开始问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了。 张周好奇道:“你这情种啊,这都还在意?” 朱凤低下头,有些惭愧道:“我只是觉得奇怪,好些日子没她消息了,她连封信都没给我写过。我……担心她出点什么事。她也是苦命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