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回不去的家乡黑土地。 (第2/2页)
间,选择预制菜是很正常的。 又不是天天吃。 抵制的是超级加倍以后当新鲜炒菜卖。 抵制的更是将其无脑的夸大! “走出国门,我即是华夏人的形象,而入了山海关,我就是东北人的形象,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给自己的家抹黑。” “我只说这么多嗷,就别继续问了,咱们继续聊音乐的问题。” 轻轻一笑。 李景霖便不再看弹幕中一些巴不得追问带节奏的弹幕。 继续说起了东北。 “我知道的,东北经济不好,很多人啊,相比南方一些发达城市,这过的的确没那么富裕。” “东北人才在不断的外流。” “但我还是要说,你出门在外,赚钱是赚钱,但也要保证良心,没有谁是活该就得穷的,但也没有谁,是活该就得成为受害者的,赚钱,不要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之下。” “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我也没那实力要求所有人都这么做,我只代表我自己。” 说到这里。 李景霖叹口气。 “当然了,在这里,也希望我们东北的,以及所有远离家乡,出门在外,工作生活的游子们,能够有一个更加看的见的光明未来。” “这首《东北民谣》,就送给大家,如果觉得不错,也希望大家可以将这首歌,也送给自己的朋友,送给自己的家人,长辈。” 此时的弹幕依旧刷着。 说什么的都有。 但显然,速度慢下来了很多。 很快。 李景霖播放起了做好的伴奏。 那苍凉的唢呐,吸引了观众们的心声。 弹幕顿时变得更少了一些。
直到吉他声响起。 李景霖也缓缓开口唱起。 这次,没有什么东北话,而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唱的一清二楚。 “三九的梅花红了满山的雪 萧条枝影月牙照人眠。” “小伙儿赶着马车手里攥着长鞭, 江风吹过他通红的脸” 只是开唱。 弹幕便已经消失到零零散散。 在李景霖不知道的画面之外。 有多少观看这波的乐子人,此时突然变的认真了起来。 “锣鼓声声,正月正, 爆竹声里落尽一地红” “家家户户都点上花灯, 又是一年好收成。” 明明应该是很喜庆的画面。 却配上了这种抒情中,带有一丝哀怨的质感。 这不由得让人感受到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反差。 就仿佛.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清泠泠的江水滔滔流了多久, 像那游子一去不回头” “姑娘含着眼泪孤单站在门口, 一眼望断了多少个秋 一种酸涩似乎在开始缓缓蔓延。 而观众中,那些在外地打工的,年纪稍大一点的东北人,脑海之中,却突然闪过了一句话。 【我们这一代的东北人,生来就是为了离开东北的。】 这望断春秋的姑娘,便是自己回不去的家乡,回不去的黑土地。 “大雪封门,再送财神. 烈火烧不尽心上的人~” “霜花满窗,就在此良辰. 我俩就定了终身!” 声调扬起。 强度也逐渐高涨。 可依然仿佛是在压抑着情绪一般。 就仿佛不善表达感情的东北糙汉子一般,就算是辛酸到想流眼泪,也总是想着装一下,装着事情没那么严重,幽默调侃中,就想把辛酸给带过去一般。 “塞北残阳,是她的红妆! 一山松柏做伴娘。” “等她的情郎啊衣锦还乡. 今生我只与你成双。” 虽然,观众们中,有很多并不是东北人。 更不理解这种独特的感情,不理解历史中遗留下来的漂泊滋味。 但却依然仿佛听到了,那股对家乡深沉的热爱。 “锣鼓声声,正月正, 爆竹声里落尽一地红。” “家家户户,都点上花灯, 又是一年好收成。” “家家户户都点上花灯, 又是一年好收成” 鼻子微微酸涩中,却似乎能露出笑容。 这或许就是音乐的魅力。 不管是哪里人,似乎都能看到那银装素裹的北方。 白,是苦寒的冬天,黑,是未知的前路,红,是存留在记忆中,家乡的喜庆。 “清泠泠的江水滔滔流了多久. 像那游子一去不回头。” “姑娘含着眼泪孤单站在门口, 一眼望断了多少个秋” 当歌曲结束后。 许多观众仍然迟迟的没有缓过神来。 刚刚有多笑,现在就有多沉默。 李景霖并没有用言语去表达什么对家乡的热爱。 可这望断春秋的姑娘,却仿佛让观众们感觉到了,那便是盼望着游子归来的故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