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1 心事难诉 (第1/2页)
楼云移近了榻边扇风,风中夹着特意熏过男子竹叶香。 让她的思绪朦胧。 这一世的生活里,没有飞机、火车,做官就是要离开家乡。 因为有避籍的规矩,本籍人不能在本地做官,只能被吏部安排到外地去做事。 如陈文昌这般的读书人虽然免了官府的劳役,但也有游学的习惯。 死读书是很难考到功名的。 而普通小民没有功名不能免役,有钱的‘交’些免役钱,没钱的在农闲季节就要出外。 小民们会按三年一轮,五年一轮,或是十年一轮地被县、州、府的各级衙‘门’招去。 他们要自己带上干粮,去做水利、宫观、军事等工程。 遇上不知体恤小民的衙‘门’,不仅年年要服役,农忙时也会被召去为官府免费干活。 这个时代的生活,就是男主外,‘女’主内。 这个时代的情爱,也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楼云和陈文昌也是一样的。 “坊主……” 楼云只看她的眼神,就能明白她心里的念头,他急忙辩解, “官员出仕在外,带着家眷赴任的十有三四。如果家中并没有父母亲大人需要妻室代为尽孝。就算是出外任职当然是把妻儿带在身边的。” 他尽力暗示着他日后的打算,又知道机会来得不容易,冲自己扇了几扇子,冷静下来,“再者,我本来就是西夷出身。不怕坊主知道,我除了打些猎物,出外是到各寨子里‘交’换些盐、布为多。” 说白了,他一个夷奴从小的习惯,出寨子就只有三件事: 狩猎、以物易物、然后就是谈恋爱, “我并不能和……和各州县的士子那样习惯地四处以文会友。” 他自问和陈文昌不同,除了合谋议事。他不太喜欢和士子们经常来往。 他也没办法和武宁军的军官们太过密切。 因为他烦了他们口无遮拦的说些华夷之别。 尽管他也把金国视为敌国。 他的志向也是辅助官家。收复旧土,直捣黄龙。 季青辰突然听他说起西南夷的旧事,倒是有了些兴趣。她可没忘记,他在紫竹林子里说起赵德媛,居然说顺昌县主像他的一位故人。 除了熟识的‘女’子,又能是什么样的故人? 楼云马上就察觉出了她的疏远冷淡之意。不知道又是哪里说错了话,平白得罪了她。 “坊主也是外夷归来的。想必能明白我话里的意思。” 他不急于马上打动她,只是抓紧能见面的机会,恳切说着内心的话, “我以前在府里也有几个蕃商送来的美人。如今都送出府去了。我以往时常到她们屋里和她们说说话,想来都是一样有些寂寞的。” 他不好意思说,什么外夷华夏的不是真正原因。 要知道。他的官大别人都要看他的脸‘色’说话,他是西夷出身并不算什么。 而且官家的宫里都有契丹归附的班直做御卫。他这样的三榜进士经常可以横着走路的。 但他从小一个人呆着,太孤单了。 所以他府里有很多兄弟,也有很多蕃‘女’。 和寨子里一样很热闹。 他在成婚后,希望妻子儿‘女’都围着他不要离开。 但他是个男人,这些儿‘女’情长的话他不好意思说出口。 …… 听到楼云说起他府中的外夷美人,季青辰却只有苦笑了。 跟着陈文昌到了京城,她到现在还没有担心过妾室的问题。 而且,她在京城成亲是不需要在陈家大宅里孝敬公公婆婆的,她也确实不习惯那样的生活。 但陈文昌连父母孝道都能放下,远别家乡到外地谋生,他这喜欢‘交’游的习惯那是根本无法改变的。 她要么顺着他,要么不结这‘门’亲事。 因为她的两情长久,也许确实需要“朝朝暮暮。” …… 送走了楼云,她躺在了‘床’上。 在头痛脑热中,她回想起了唐坊外的深蓝大海,和前世里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还有回到大宋时,她仍然要小心适应的陌生环境。 她其实和楼云一样,对宋人的圈子很陌生。 她也不好意思对陈文昌说,就算她已经不是一个羡慕哥哥的小孩子,她可以一个人把日子安排得满满的,有很多朋友和伙伴。 但她还是希望,成婚后夫君能多陪陪她。 她不说这些是因为,她觉得喜欢一个人,就是让他过得开心才对。 陈文昌过得开心,她也就欢喜。 她‘摸’着瓷枕底下陈文昌传给她的小纸条,眼下想的仍是怎么摆平了季辰龙的事情,让陈家不要急于退亲。 …… 陈文昌好不容易从御史衙‘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