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5 往复迟疑 (第1/2页)
陈文昌想着这两年来,十次里他也能吵赢四五次。≤三≤江≤阁, 但每次吵赢后她都要‘阴’阳怪气地刺人,寻着他那些朋友在的时候故意给他难看,‘逼’着他答应在书院里设课。 他现在在外面已经没有朋友了好不好? 浙学一系的知道他是孙昭的弟子,对他严防死守, 孙师傅那一系的人虽然都和他关系不错,但近年来也纷纷指责他办的书院倒向了浙学。 他在无奈中,还是把退婚书写完了。 一式两份地各自收好后,季青辰起了身,客气送了陈文昌出院‘门’。 陈文昌走不了几步,想着这两年的情份,想着他忙着出外、‘交’友、办学时,她一直打理着他的产业,外面人人都以为他们必定要成亲。 退了亲,她以后可怎么办? 他的心又软了。 “青娘……” 不等他开口,季青辰顺便又提醒他书院里的事。 那些学了讼学将来专‘门’靠写状纸吃饭的学子,自己组了一个业嘴社的社团。 这却被山长陈文昌一口否决。 要说这样的“讼学”社团在大宋上千座‘私’学里也不少见,并不是只有太仓才有。 总不至于人人为了修身养‘性’都不赚钱吃饭了。 季青辰身为学院田庄的挂名管事,觉得这太不讲道理了。 于是,他与她在院‘门’口争论了几句后,季青辰懒得和他废话,一顶“古板学究,不容异议”的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把陈文昌气得脸上变‘色’。 他这一两年久经沙场,早就不会被她欺负,马上就回嘴“无知‘妇’人,唯利是图”。 互喷到了人参攻击的地步,声音难免就要拨高了,但这里到底是别人家中。 为了不让谢府的人看笑话,他们各自忍着脾气,维持着勉强的礼节互相告别。 陈文昌一边气冲冲向外走,一边在心里想着: 多亏退亲了,否则得被她气死。 另外,他的母亲陈老夫人一直在泉州城送信过来,说是身体不好想念小儿子。 他在书院里分不开身,实在也是想成亲后,让妻室回老家去为母亲‘侍’疾的。 但这话,他对季青辰说不出口。 母亲因为埋怨这个将来二儿媳‘妇’,一直吵着把八珍斋的股份全给大哥。 季青辰只抓着明州城两家合开的新货栈没放手,家里的聘礼从没有多问过。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脚步一顿,想要回头。 她毕竟不是那般真的唯利是图,他心里是清楚得很。 她只是和他有些想法不一样。 可是这退亲后,他倒也罢了,季青辰以后说亲事就难以说到家风严谨的厚道人家了…… 眼看着他又走了回来,停在了枯树横枝下。 季青辰本就一直在院‘门’前发怔,突然又见得他的身影,心中微颤、 陈文昌固执古板,喜欢在外‘交’游,朋友多了就完全不落家。 别看他现在没有在父母身边孝敬,但正因为这样,凡是父母相关的事,他都是不分对错一味退让的意思。 聘礼嫁妆之类她要是敢稍有意见,他就敢玩失踪,十天半个月信息全无。 但就算是这样,他还是对得起她。 她何尝不想对他说一句,索‘性’闭着眼成亲,一切都看命吧。 “你放心。我有自己的办法,不叫外人说我的。” 她微笑着,看着陈文昌走近到她面前,他知道她心眼多,看了她半晌后,终归叹道: “以后不要再在背后说官家闲话了。有事就叫人去太仓找我。” “……好。” 这回,她没有喷他一个敢叩阙上书的愤青,他竟然敢埋怨她说官家闲话? 谁知道赵扩拿话挤兑她,这其中没有半点是因为陈文昌这个不安定分子? 陈文昌的身影终归是渐行渐远。 在她眼中消失了。 天空‘阴’沉了下来。 云层里飘起了雨,夹着雪粒。 稀少的雪粒晶莹可爱,纯洁无暇,但落到了树边的泥地里,毕竟就了无痕迹。 季青辰怔怔在京城第一场寒雪中站住了。 从当初陈文昌远到东海来提亲,到现在差不多就是两年多时光。 她对陈文昌的感情,也许情爱占了三分,求个平静安闲占了七分。 可惜的是,吵来吵去什么平静安闲都没有了。 为了不让谢七娘子过来安慰她,她叹了口气之后,回屋子里自己坐下。 她仔细看了一遍两家合议的退婚书。 陈文昌将来会是个好夫君。 这一年多他独自居住在太仓那边,暗地里向他提亲的人家也不少。 他并没有应。 尽管她听说,有书院外聘经师的‘女’儿对他倾心已久。 那‘女’子是太仓本地的书香人家出身,父亲和陈文昌是一样的道学士子,事事支持于他。 平常书院里的杂务,父‘女’俩也经常会帮着陈文昌打理。 而她之所以非要退亲,其实也是被官家所‘激’。 这事已经拖不下去了。 她甚至都想过,如果和陈文昌成婚,年节时在一起过几日,平常分居两地并不是不能过下去的…… 生了儿‘女’之后,说不定就越来越好。 可惜,连季辰虎那蛮汉都觉得她想得太美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