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4 平静分手 (第1/2页)
楼云伸手借了楼大腰袋的那一支‘玉’萧,试了试音。 空灵的音‘色’让他想起了泉州城的四年,想起了林窃娘在泉州城可称第一的技艺,还有她从小流离的身世。 ——官宦贵‘女’最终嫁为了商人主‘妇’。 虽然无关情爱,其中的伤感失落之处却和他的心境如此相似。 他启‘唇’就萧,吹出了一支清曲。 曲声间歇时,他用‘玉’萧轻击着窗框,拍节而歌……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 楼大听着这情歌,头一回听出了些自己的伤心。 他以前觉得这歌里的意思和自己没关系,山鬼思念“公子”而不得,才会唱出这样失意的情歌。 楼云老是喜欢听,那是因为想起了他的初恋。 但此时他却明白,被意中人抛弃的感觉那是不分男‘女’,不分鬼怪神人。 都是一模一样的伤心。 前些日子,因为楼云把他调往了江‘cao’军里,他在长江上,经常会看着绍兴府的方向发呆。 他只是盼着林窃娘突然改变了主意,坐着一只小船,回过头来找他。 所以,当他突然发现,楼云的眼睛透过舱窗,也呆呆凝视京城方向的时候。 他更加伤心了。 遇上失恋这样的事情,楼云和他一样无能为力。 贺婚礼单早早送到了楼叶手上。楼叶虽然心里为楼云难过,只能按礼单认认真真准备着礼品,要赶在冬至节后送到京城陈家别院。 然而冬至节过了,新年过了,第二次冬至节之后,季青辰在第三年的深秋时分走进了京城谢府 她仍然没有婚配。 而她前脚刚进府,陈文昌后脚就快马赶到了谢府‘门’前。 下马的他看到了她走进去的背影。 “公子……” 随行伏虎不知怎么劝才好。“要不。咱们回去吧?” 一年多过去,已经成为了太仓学院山长的陈文昌苦笑一声,摇头道: “她都让谢家出面和孙师傅说了。我们这事也拖不了了。” 当初他和季青辰刚到在京城时。因为长辈不在,脸面不好看。 陈家是托了孙师母出面,季家虽然没借到老养娘,但仍然是搭了谢府的面子。 那时。京城里人人都以为陈文昌和季青辰的婚事,是孙御史和谢宰相府帮衬。自然风光。 季青辰独立‘cao’持亲事的过往,外人是不知道的。 现在快两年过去,谢七娘子已经出嫁,和王世亮一起住在京城。 这回她听说这两个冤家终于要把亲事了结的消息。匆匆赶回娘家。 她把自己作闺‘女’时的居院,借给了季青辰。 季青辰披着缀‘毛’彩锦披风,站在了残叶满院的小院里。 阳光透过干枝。落在了赤黄深红的‘乱’叶上。 南方的冷雨晚上落,太阳升起时就消失不见了。 寒气侵人。因为谢七娘子有赏落叶的嗜好,所以在她出嫁后,这院子在秋冬仍是不扫庭院,这两月积了满院子的残叶。 所以,她听到了陈文昌踏着碎叶走进来的脚步声。 她转过头去,看到他瘦长脸,深深的单眼皮,漆黑的眼。 他在深寒里披着白‘色’鹤肩,长身‘玉’立在院‘门’前。 这一两年来,她和陈文昌争吵,相处,再争吵再努力相处,到现在已经是无以为继了。 能让他们心平气和,面对面商量分手的原因不少。 其中之一是因为楼云这两年远离京城,根本没有‘插’足于他们之间。 于是,她和陈文昌彼此也看清了。 “你刚从太仓书院赶过来?” 她微笑着,看着他肩上点点冰融水痕,“我听说太仓那边下雪了。” 说话间,外面有谢家小厮抬着火盆走了进来。 季青辰暂充了主人,叫他们开了书房的‘门’,把驱寒湿的火盆摆好,暖笼架上。 她和陈文昌一起走了进去。 落座时,只要一看是谢‘药’头那小子来送热茶,她就知道谢国运也回来了。 他说不定就在院子外面竖着耳朵听动静。 官家昨天突然开口,问她要不要赐婚成亲的事,想必是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 正是因为官家的多管闲事,‘逼’得她不得不连夜送信到太仓书院,请陈文昌马上来京城。 总不至于把皇帝的话当是没听到? 刘家港的书院建好后,她又在太仓的荒地上建了一所书院。 刘家村是上院,太仓是下院,因为唐坊工坊附建在了太仓入海口,再加上唐坊又有三百户坊在附近落籍,所以反倒是下院的学子招得更多。 她嘴里的太仓书院经常就是指下院了。 这些日子,她和陈文昌相隔两地,免得见面生怒。 其实,要不是官家多嘴,说不定就这样维持下去。 她深知,陈文昌对她是绝不可能说出“咱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