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西安海关 (第2/2页)
,征收高额的反倾销帨,并且设置绿色贸易壁垒。 说你检查不达标。 反正你有什么,就说你什么不达标。 并且在电视和媒体上大肆宣传。 导致中国品牌的罐头,即使买过去了,也卖不出去。 这就是范阳所面临的问题了。 因为他活跃的年代,是96年到2017年。 92年的关帨是多少,他也不知道。 只有跑过来查。 中国1984年,加入《海关理事会》,也就是《世界海关组织wco》的前。 而世界海关组织通用的hs编码,都是一样的,曰本也采用的这一编码。 要查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轻车熟路的找到第二类植物产品,水果制成品类,一查,出口关帨为0,进口关帨30%。 还好,和后世一样。 范阳就放心了。 为什么出口关帨为0? 为什么中国方面的30%,不收了? 这是国家的政策。 为了让本国的产品,在国际上拥有充分的竞争力,去搞曰本的桃子,本国关帨为0,免了。 不仅免出口税。 还要退帨,退增值帨。 出口的产品当中,所开具的所有增值帨发票,全退。 例如生产水果罐头,购买铁罐,包装,运输等开具的增值帨,你交了多少,在你出口成功之后,全部退还给你。 让你在国际上,拥有更加充分的竞争力。 去挣外国人的钱。 国家鼓励你这样干。 所以,一整个进出口贸易的流程。 简单来说,就是洽谈,签订合同,报关,检查,装货,发货,出关,到岸,对面签收,付款。 贸易流程就走完了。 收到钱了。 但这钱一般是外汇。 所以就还有一个结汇的环节。 结算成人民币。 用本币支付给你。 你就为国家挣回了宝贵的外汇,有功。 你之前交了的增值帨,把发票拿过来。 全退。 所以贸易流程走完,就还有一个结汇,退帨。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样子。 而外贸公司,从事的业务是什么? 初级的,就作代理,代理手续,流程。 因为这中间有着非常专业的国际术语,国际惯例,也充满了国际诈骗,而且国际市场风云变幻,这就不是农民能上手cāo)作的了。 而高级的,就是范阳这种了。 同样是代理,但他代理的是产品。 经营的是渠道。 你卖不出去,我帮你卖。 拥有最终的销售能力。 这种外贸商人,才叫做真正的外贸商人。 小小一个外贸商人,可经营好了,拥有意想不到的能量。 这种贸易巨鳄,在国际上搅风搅雨,深入多个领域,影响国际邦交,参与国际大势,都是有可能的。 发展到这一步,基本上都是跨国集团的水平。 “你看够了没有,这些英文你能看懂?”赵光明又在那里吵吵闹闹。 “别烦我,马上就看完了。” “老子饿得要死,陪你在这里发白梦?看入神了?想什么呢?饭都不吃了?” “走吧走吧。” 范阳懒得和他说。 92年,和后世差别不大。 也就没多大看头了。 带着几人进城,在城里东拐西拐,在路边找到一家苍蝇馆子。 门口挂着几幅羊。 “老板,来几碗羊泡馍。” 陕西一省三种地貌。 陕南是巴山蜀水,就是汉中那一带,半山和丘陵地区,和四川的民俗相近。 西安在中间,属于关中平原。 而陕北,靠近山西,就是黄土高坡。 地理上,秦岭从关中平原横贯而过,又是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 所以人文和民俗都很复杂,有一地百种话,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吃完羊泡馍,几人嫌弃嘴里臊得慌,又去吃了几根大葱卷饼,最后还来了一盆麻辣烫。 才算过足嘴瘾。 在西安游玩了两天,逛了华清宫和兵马俑,又去看了乾帝陵和法华寺,爬了古城墙和大雁塔,就是时间有限,没去重登华山。 玩得还是很尽兴了。 然后重新出发,西安到富平只有100多公里。 这一趟的目的,希望寻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看看有没有什么不传之秘。 范阳记得好像是姓马,但具体叫什么名字,忘记了。 管他的,先到马家坡吧,顺便去参观一下那颗1200年树龄的凌霜侯。 而与此同时,大雁塔下。 两个烫着卷发,穿着红黑格子外,卡其色工装裤,大冬天带着墨镜,脖子上挂着相机的韩国人。 正在一个中国籍翻译的带领下,参观大雁塔。 这两个韩国人,都是四十岁左右,标准的大叔级别的人物,却穿得花里胡哨。 神态里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倨傲。 站在大雁塔前,和附近卖糖油果子,和衣着朴素的游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们是韩国灵岩食品公司的采购员,一个叫朴正宇,一个叫金成焕。 “喂,那里不准攀爬,没看见牌子吗?要拍照出来拍。” 一个带着红袖箍的景区工作人员,正指着其中一个跨过隔离带拍照的韩国人叫道。 两个韩国人理都不理。 那个翻译跑了过来:“乱吼什么,这是韩国友人,外宾。” “外宾也得出来拍。” 那翻译使劲瞪了工作人员一眼。 两个韩国人拍完照片,已经自己跨了出来。 又到其他地方拍照去了。 翻译换上一副殷勤的笑脸,连忙追了上去。 跟着两个韩国人跳上跳下。 可两个韩国人正眼都不看他一眼。 逛过大雁塔,有点累了。 “程宇君,安排点食物吧。”一个韩国人说道。 那叫程宇的翻译人员,还很年轻,是一名赴韩的留学生。 被外聘为两人的翻译。 脸上随时挂着谄媚般的笑容,出了景区,找到一家卖羊泡馍的馆子,正想和两位韩国人介绍一下,这是西安名小吃。 便看见那两个韩国人一脸嫌弃,拿筷子在碗里划拉几下,看着里面泡得发软化渣的馒头,皱起眉头。 问了句:“多少钱一碗?卫生么?” 翻译小心的看着韩国人的脸色:“三块钱。” 那叫朴正宇的韩国人筷子一拍。 不吃了。 “阿西吧。”对着另一个韩国人说道:“这也叫食物这就是贫穷。” 另一个韩国人颇为认同的点点头。 转头,又摆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正了下衣领,摆出长辈训话的样子,对着翻译说道:“程宇君,你一定要更加努力,摆脱这个贫穷的国家,这次流程以后,我会向社长推荐你的。” 那翻译一听,立刻流露出向往:“谢谢成焕西栽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