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9 说穿旧情 (第1/2页)
外面的果品自然有仆‘妇’上前接了,拿去下面收拾打理,准备做成果盘送上来。 舱厅里铺着深蓝地衣,摆着七张黄梨木‘交’椅,正中一张,两边各排三张,中间隔着几案。 劳四娘和乌氏都已经下船去了谢府拜访,此时这船上,除了姬墨等船丁,只有季园里跟来的两名仆‘妇’。 陈文昌谢了茶,和她一主一客地在舱厅‘交’椅上各自坐了。 她坐在正中主位,他坐在了左第一张椅上。 “天气热了。” 他又说了一句,饮了一口茶放下,含笑看她,“咱们回去后,和叔叔商量着,寻个日子成亲吧?” 说话间,他从怀里‘摸’出了一只并不起眼的小锦袋,轻轻放在了手边几案上, “这是我娘给你的。” “……” 她在围纱里一笑。 那饰锦袋有些半旧,上面也绣着华氏的古字,知道是陈文昌母亲华老夫人从娘家带过来的嫁妆体已。 听声音,应该是个稀罕古‘玉’之类的念想,成亲后再给她的东西。 她也知道,他这话里是让她可以摘下围纱,不用这样小心翼翼的意思。 “既然有尊母的意思,回去后,就先把订亲的礼过了吧?三郎已经回了季园了。” 她也觉得,这四月里在房中围着帽纱有些闷, “我听说宋人都讲究这个礼。” 订亲如果匆忙办的话,只有三四天就好了,赵德媛和纪二就是好样板。她也好借着订亲,把唐坊工坊在明州的地址和管事订下来。 订亲后,离办成亲礼的日子至少也要几个月。她还可以等等季洪的消息。 “好。” 陈文昌听得她干脆,含笑点了头。 她的话里,当然就是不会再计较聘礼里八珍斋的股份太少了。 在明州城,借着重建唐坊工坊,她多的是办法另开几个货栈,把八珍斋的生意‘弄’成个空壳,把其中的生意接过大半去。 只要她的子‘女’姓陈就行了。 她站起转过身。正要抬手去摘帽子上的簪子。想一想又怕‘弄’‘乱’了式,她收了手,转身向他施了一礼。表示要退到后面去。 她得去找两个别针,把面前围纱揭起别在帽沿上, 陈文昌站了起来,笑着说道: “我来替你摘……” 他话还在嘴里。就听得外面海港里轰的一声震响,炮竹冲天。 接着就是锣鼓声大作。他和她同时侧目看去,也哑然失笑。 下人们都退了出去,舱‘门’大开,三张大舱窗当然也是敞着的。一眼就能看到港口上的热闹。 这是他们都看习惯的事情。 港口海商捐建的许道士庙里,走出来两长列的黄袍八卦道士。 他们唱着道歌,念着咒符。整齐登上了要出海的两条江浙海船。 两名得道仙师在船头同时设坛作法,摇铃舞牌。请海龙王下降,保佑出行平安。 “青娘,你来看。” 陈文昌听得外面的歌舞声,神‘色’一动站了起来。 他走到了窗边,季青辰也走了过去,便看到渡口桥上有船主请来的的两个瓦子戏班子。 “这曲,还是两年前楼大人在泉州城时,让林行写出来的。” 忽听陈文昌说到了楼云,季青辰心里一跳,侧目看向他,笑道: “这曲子从泉州城传到台州来了,是为了给楼大人表功?” “这是楼大人为官家表功。” 陈文昌爽朗而笑,“靖海平安,当然是官家的功劳。” 这回季青辰也听明白了,这是楼云在拍官家的马屁——只要陈文昌不避开说楼云,她当然也不怕,免得叫人以为她心里有鬼。 “楼大人,应该算是官家旧人?” 她想着这些日子在明州城里听来的种种流言。 “自然是如此。” 陈文昌伸手拉了半扇格窗,挡住了她的身影。 他与她都没有看到码头相连的官道上,从明州城方向有几匹快马急驰而近,楼云还有三四里路就要来了。 陈文昌伸手把她面上的绿围纱从两边揭起,挂在了横‘插’的帽簪上,‘露’出了她含笑凝睇的面容。 她与他四目对视,心里还在打气,她既然不亏心当然就要坚决地和他对视到底。 她上面正瞪圆眼睛盯着陈文昌,垂在下面的手,却突然感觉到了轻轻地碰触。 陈文昌隔着衣袖,碰了碰她的指尖,见她诧异之后侧面掩‘唇’而笑,腮上泛出淡淡的嫣红,他也笑了起来,隔袖牵住了她的手,缓步在舱厅里走着。 虽然不好这样走出去,在舱厅里转几个圈总可以吧? 外面的仆‘妇’和小厮们都退得远了。 ‘楼大人——我听说他当初在江北边军时是籍在武宁军麾下。而官家登基前,曾经进封亲王,就在京城领了武宁军节度使的虚职。” 他一边走着,一边笑道,季青辰听他说起楼云,当然要防着他突然问起怀疑的事,所以仔细听着,听他道: “那一年我和爹娘赌气,正好游历到京城。因为先皇苛待太上皇,我就与太学、国子监、还有附近几府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